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偏懒的孩子去军事化学校如何是好

假期里又自由,又能不用重复平日的生活,带来的新奇感和自我控制感都会让孩子欲罢不能。一朝恢复到需要严格遵守日复一日的作息,孩子很容易对上学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给孩子作出调整。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孩子因为不想上学,内心有很多压力,也有很多潜在的焦虑情绪,对于孩子们来说,他的焦虑并不像大人们样的感觉明显,而且往往他的表现是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恐惧。

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这一点似乎有点跑偏,我认为也是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部分之一。现在的家庭教育,家长似乎在做学校教育做的事,比如,担心学校老师课程进度太快,给孩子报补习班,怕孩子上小学后跟不上进度,提前让孩子参加幼升小衔接班,这些其实都是学校的工作,而不是家长的工作,但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参加到这种工作当中,而忽视家长的本质工作,教会孩子做人。

1.推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被委托人每年提供不少于一次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及人民院审理家事案件时涉及未成年人子女的,要对当事人进行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家庭教育指导。

2.到底什么是家庭教育?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教育出好孩子?……这些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却又似乎一直无解。当孩子跨越了懵懂可爱的年纪,变得自我又叛逆,“快乐”和“教育”两个词还可以放在一起吗?国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从日常教育的点滴入手,以“快乐”为方,以“教育”为重心,让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因人而异地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方,帮助孩子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3.家庭教育指导师岗位培训工作旨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队伍;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先进、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提高我***庭教育的工作水平,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和谐家庭建设。

4.即使不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家庭教育指导师也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依托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知识,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幸福感,和谐的亲子关系更容易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5.中国新闻社记者:《意见》提出指导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目前,全国人大也在制定《家庭教育》。我想请问全国妇联,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下一步有何打算?

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周晓璇医生解释,疫情期间,因隔离在家或减少外出,缺少和人的交往,让人的行为和认知受限,社会支持系统缺失,会让孩子产生一些恐慌、害怕、焦虑等情绪。长时间和家人们在一个空间,生活、学习的点滴都在眼皮底下,会让孩子感觉时刻被盯着,有坐牢被监视的感觉,也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又会伴随着一些社会功能的丧失,例如:不愿意与人交往,不愿意上学/工作等。

第五天,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刘秀解读《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及《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我们应落实文件要求,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梳理可发现,这类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证课程,培训周期通常在短短几天,并描绘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庞大就业缺口及就业前景。上述短视频广告中常见的宣传话术包括:“我国今后几年内至少需要46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年收入可达10万元-50万元。就算是做兼职,咨询收费从每小时100元至1000元不等……”课程给出的就业指导方向往往包括大中小学相关教育服务机构、社区街道家庭教育辅导员、情感热线/家庭教育(社会家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

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学校的层次和教师的能力有关,而家庭教育则由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