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孩子叛逆期学校哪里好咋搞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父母要遵循未成年人成长规律,树立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家与校的相遇是一场相互成就、相互合作的缘分,在这两者关系里面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坚实基础。小学阶段是孩子行为习惯,良好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其中家庭教育是孩子发育成长的根。

有很多和上学主题相关的绘本,比如《情绪小怪兽去上学》、《鸽子必须去上学》。通过共读绘本的方式,消除孩子对上学的恐惧。

1.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实父母的焦虑情绪也是会传染给孩子的,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焦虑,他会比你更加的不安。想要孩子有良好情绪,家长必须先淡定。

2.第二招~坚决不主动催孩子去上学的事情。(其实孩子比你更看重上学的事情,关键时候家长一定要沉住气,最起码要比孩子能够沉住气。)

3.●家长可以与老师沟通,请老师扮演妈妈,让孩子感觉一切如常,好像妈妈在身边一样,消除孩子与妈妈分离的恐惧、焦虑和不安。

4.期待性焦虑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孩子焦虑,害怕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被责备。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单方面追求转化率,课程设计和作业安排超出了孩子承受的压力,孩子因害怕不能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而受到惩罚,紧张、焦虑和焦虑。环境焦虑在经常出现纠纷的家庭中,长辈们会把孩子当好朋友,向孩子表达不满和抱怨。

5.我的起名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家长说,严老师,我们家孩子上学,上幼儿园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或者是写起来比较费劲,姓名笔画太对,所以这就是焦虑的事情。

孩子原来是一个憨厚老实、腼腆内向、惹人喜爱、各方面较优秀的班干部,到初三下学期突然变得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做作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提醒后家长才知道玩游戏可能成瘾,才开始找心理医生咨询。

怀着这份焦虑,父母们尽全力把孩子的未来托起。可他们不是什么时候都有能力,终会有一天他们会老去。某一天孩子离开父母,可以独自面对生活的一切,过最快乐的日子,吃最少的苦,大风大浪里孩子们可以稳稳的屹立不倒,相信那时候,父母的心里再无焦虑,只有欢喜。

提醒年轻父母,不管孩子识字断文能力多强,也不要过早让孩子上学,低龄孩子更容易受到校园欺辱。上学不仅仅是求功名,人生也不必事事趁早。

1.小三班王语涵妈妈:观看了老师的此次讲座感悟很深,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麻烦,家长应该多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烦恼的来源,通过分析幼儿园和小学生活的不同,帮助孩子找到不足和烦恼的来源,上小学后时间观念紧,学习中注意感性和理性的学习,教学的内容也更为直观、困难,评价的标准也从纵向的比较变成了标准化的考试。其实只要做个有心人,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各种准备,他就能轻轻松松去上学。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