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技术分享济宁嘉祥叛逆期孩子的学校咋办

临近高考,各种考试随之而来,学生压力大、心理焦虑不可避免。孩子的心情随着成绩的变化跌宕起伏,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越到这个时候,家长越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才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如果家长愁眉苦脸、焦躁不安,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高三考试很多,家长千万不要每次考试之后,都追着问孩子成绩,如果孩子考得不错是会主动跟家长分享的,而如果成绩不理想,反复追问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厌学、和家长赌气,更有甚者产生家庭矛盾。最后,给各位家长建议孩子的学习习惯是从小时候,准确说是从出生开始,你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模仿的榜样,你的一举一动是孩子仿效的例子,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育没有捷径可走,最好的捷径就是教会孩子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当孩子的成绩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急,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人一生要经历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常被教育家称为“教育”。不仅因为家庭教育早作用于孩子,还因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为深远。一个孩子能否成才,往往和家庭教育是否成功有直接关系。很多父母不遗余力地早早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提高班,希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殊不知,父母才是孩子好的“起跑线”。而家庭教育的三个关键:陪伴、阅读和习惯养成,父母再忙也要多加注意。好的教育方式是陪伴,陪伴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良好的品性修养不可能简单地从书上习得,过来人告诉你家庭教育指导师证报考一览表,而是来自父母的陪伴引导、言传身教。

初中时期,孩子到了青春期,更加叛逆了。一些家长原来的教育方法不适应初中教育了,很多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孩子的作业根本看不懂,孩子也不让家长陪着完成作业了,因为孩子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和同学聊天,甚至产生了朦胧的青春期恋情,有的学生开始早恋了,很多学生这时候开始产生厌学情绪了。很多家长这时期已经无能为力了,不能陪着孩子完成作业了,孩子的事也不和家长说了,关系开始拉开了距离。有的家长这时对孩子的学习丧失了信心,开始绝望了。

为了唤醒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明确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向,从而塑造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助力青少年坚定自信的成长。太式演说书院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和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关工委健体中心青少年艺术教育测评管理委员会、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艺术专业委员会、《演讲与口才》杂志社、广东省朗诵协会、“点亮星梦”全国青少年儿童大型才艺展组委会、央视《大国匠心》栏目组、全国百城千校家庭教育合作站等组织和单位,一同打造了覆盖年龄更广、成长服务更全、学习体验更深的学习成长模式——“少年梦·健康行·幸福说”亲子项目全国展演活动。

第二,加强孩子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在步入青春期后,孩子不再是纯粹的“小朋友”,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在长大,并在学习、生活中去思考“我是谁”,在意同学眼中自己是什么形象。但由于学业繁忙和身份定位的迷茫,加上接触到与之身心发育不匹配的诸多网络信息,使青春期的孩子们因为无法完成自我身份的认同而焦虑不安,进而用厌学的方式回避。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真诚地鼓励和赞许,对不足之处表示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完善自我身份的认同。

所以家长子在孩子出现厌学问题时,要先一一进行排除,如果存在这种诱导式教育,就要抓紧时间进行改变,如果不存在,也要适当的进行调整,因为孩子也在成长,一成不变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厌烦。

这点确实很重要,如果少了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光提出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负责家庭教育,很有可能就会只是一个口号,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就算有心开展家庭教育,但若能力不行,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的甚至会有反作用。

最近,国家的文件里对这条也限制得非常严: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因为在教育理论当中,三种不同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场所或者边界。家庭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它的功能并不是帮助学校提分或者帮助老师改作业,完全不是这个功能,它的功能是什么呢?就是发现这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独特的禀赋、特长、兴趣、爱好,然后鼓励孩子自我发现、自我实现。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