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恩施宣恩军事化学校校长

原来已不上学的孩子,在妈妈成长之后,不但返回学校,而且生病了都要坚持上学;今年高考,孩子考进了心仪的大学;考前焦虑的学生很容易变得烦躁、胡思乱想,甚至有可能失眠,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拒绝上学、打破原有生活和学习规律的行为,这样一来是不利于他们发挥出自己真实水平的,如果学生有考前焦虑的行为,那父母最好不要给孩子压力,而是要用合理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OK,这就是今天的分享。据我个人的教育体验,孩子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潜力的开发,都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做好这些,不仅是为了上学做准备,更关乎到孩子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1.因为坏情绪会相互传染,若是父母情绪特别焦躁,那孩子也会感知到,相信他们分离焦虑的表现会更明显,这一定不是父母想要的结果。因此,稳定心情之后,耐心的跟孩子解释,并且给予他们爱的拥抱。

2.看到这里有许多的网友表示,现在的小孩真的挺辛苦了,很早就去上学瞌睡都睡不好,不过现在不努力以后肯定会后悔。但是老师别心软,一定不能让他们睡觉。也有网友表示自己家的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就打瞌睡,然后一回家以后就精力就十分的好。这个怪什么?自己家的孩子还因为这件事被请过家长,每天晚上孩子回家以后也睡的特别早,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还有网友表示这一届的孩子太难带了,天天只要上学都是睡不醒的样子。快让她睡一会儿吧,他这个样子即使叫醒了也没有心思听课了!

3.很多孩子在入园时出现赖床、午休不睡觉等情况,导致入园焦虑哭闹严重。因此家长可以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然后在家里尝试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来逐渐调整孩子的作息习惯。

4.要说起孩子上学,相信家长们最关注的是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毕竟这是孩子人生头一次离开父母去外面。孩子从小长这么大,和家长分开时间这么长,这还是头一次。为此父母们不免焦虑。

5.姜幸智表示,在处理“开学焦虑”过程中,孩子年龄越小,父母主导的作用越大;孩子年龄越大,父母主导作用越小。当孩子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安然度过开学焦虑时,这些体验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为今后历练人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孩子们也会感谢父母、老师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尤其是一些男孩子本就智力发育较晚,大脑皮层从薄到厚的增长速度较慢,在11岁才会达到顶峰。孩子的智力会决定学习能力,跟孩子的成绩直接挂钩。所以,7、8月份的孩子比较吃亏,上学较早的男孩子更吃亏,性格容易自卑。

找一本关于情绪管理方面的绘本和孩子一起读一读,通过绘本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画面内容,能够帮助孩子克服恐惧,释放压力,缓解焦虑。

此外,父母的盘问也是孩子非常反感的。如今很多父母喜欢从孩子回家开始,就没完没了地问问题,从学习成绩问到今天跟谁在一起。跟孩子沟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关心的话要简约说。家长可以在孩子上学时问:“孩子,上学要注意什么?”孩子就会骄傲地说“注意安全”,就可以了。这要比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一长串“安全清单”效果好得多。

孩子入园时会哭,放学时看到来接自己的家人也会哭,这都是属于分离焦虑。分离焦虑不仅孩子有,爸爸妈妈也会有,只是孩子在上学前的成长期,爸爸妈妈陪伴的时间较多,所以分离焦虑在妈妈身上表现得较明显。我第一次送孩子上幼儿园,周围都是孩子的哭声,我家孩子没哭我也没哭,可是心里还是挺难受的,我努力地调整情绪,只为不影响孩子。旁边一位妈妈看到她家孩子哭了,转身离开的时候她也跟着抹眼泪,看得我心里堵得慌,悄悄湿了眼眶。接孩子的时候场面也比较夸张,幼儿园大门一打开,家长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教室,都想早一秒看到孩子,想第一时间接到孩子。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