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技术分享孩子戒除网络沉迷教育基地咋办

近日,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文件中明确提到,要把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家庭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同时,要求到2025年,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数量明显增加,家庭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更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这部法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教育引导。家庭教育多种多样,哪些内容是合适的,哪些方式是正确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作出了一些引导性规定。比如,教育未成年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加强亲子陪伴,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等。这些对于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提升公众的道德水平、法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在开学前几天开始让孩子执行上学期间的作息制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有效避免孩子在开学之初精神不集中,困倦、散漫等现象。

本次培训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工作坊等教学形式,聘请家庭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教授、实践工作者授课。培训期间,学员们认真学习了多项主题课程,其中包括华师大陈默老师的《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华师大韩晓燕教授的《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推动家庭教育发展》、交大刘晔萍副教授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自我成长与终身学习》、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科研员严红老师的《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南京示范大学殷飞副教授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与策略》等。学员们完成共48课时的培训,并顺利通过考试,获得由上海开放大学颁发的“上海家庭教育指导师(初级)”证书。杨秋芸老师获得“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行为表现:被动迟缓,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不愿外出,不愿上学,部分孩子表现为不听管教,对抗父母、离家出走。

为帮助家长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双减”政策,转变观念,科学施教,营造积极的家校共育氛围,在9月份4次分层家长会的基础上,10月13日,学校联合“家校成长课堂”为全体家长主题为《“双减”政策落地,家庭教育如何转型升级》线上直播论坛,引领家长在“双减”要求下找准家庭教育的定位和立足点,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本次活动由学校发起,校级家委会组织,全体家长学习,直播结束后,家长们收获颇丰,写下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有的孩子上学,父母舍不得孩子离家太远,就给孩子报考本地的学校;有的孩子工作,父母给安排到同一个单位;有的孩子去相亲,妈妈陪着……

一般来说,农村孩子想走出农村,只有上学和当兵这两条路可走。这样做,上学当兵两不误,起码有三次机会,只要努力,总能抓住一次。

几次单独的交流后,老师看到了孩子眼中的迟钝与怠慢,没有情绪的眼神引发了老师的反思——学生是不会、不愿,还是没有兴趣?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