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孩子训练营哪里好咋搞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球教育焦虑的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一出生,家长们便开始了各种陪跑。“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政策的出台,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在提醒家长减压。”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孙百才认为,只有摒弃焦虑才能接纳并被孩子接纳,实现家庭教育的真正目的。没有了培训班的加持,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重任落到父母身上,很多人都忙着工作,自己也没有太多的知识,怎么可能会教孩子更多。这只会让家长更加的焦虑和头疼。

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电子产品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它会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境下召唤你、引诱你,如血盆大口般吞噬你的理智、时间和精力。长期沉迷于手机,人的脑回路会改变,留下深深的沟痕印记,网瘾一旦形成,想要完全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1.青少年阶段,孩子的自控能力逐步形成,电子产品容易让孩子沉迷其中。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损害视力、破坏专注力,甚至接触暴力、色情不良信息,盗刷父母银行卡充值游戏等,都是电子产品可能带来的问题。温州移动电子学生证无游戏、无社交、无拍照,只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限制孩子日常消费,家长可以使用支付宝账号绑定、限定每日额度并且设置金额变动短信提醒,学生持卡出示付款码即可在校内外商家消费;帮助家长知晓孩子在校园内外的实时定位与行动轨迹,拨打亲情通话或发送信息,随时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2.关于课余时间:要引导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防止网络沉迷。同时,家长应关注孩子心理情绪。

3.好一个沉迷电子产品的少年,大半夜不睡觉把父母急得上蹿下跳。这就是《敞开心扉的少年》第四期的一幕。这一期聚焦到了教育中最热门的话题——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怎么办?该怎么防范?

4.居家学习这段时间,高频率地使用电子产品,学习的同时也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等情况,孩子容易渐渐沉迷于电子产品,严重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作为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情况,控制其单独使用,在课余给予适度的自由使用的时间。

5.严格规定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时长,且必须有大人在场,以便更好监督;提前制定惩罚措施,对孩子的超时、违规行为作出处理,避免沉迷。

现在孩子的教育成本问题,在于家长自己的焦虑:担心孩子无法赢在起跑线上,担心因为自己的问题而导致孩子“比别人差”……

现在很多孩子小时候就开始玩手机,看平板,有的甚至是已经上瘾,但沉迷电子产品不但不利于视力,更是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那么怎样防止孩子变成电子产品控?你觉得孩子可以玩电子产品吗?下面趣讯吧小编带来介绍。

合理安排孩子元旦假期生活。严格落实中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要求,严控孩子作业总量,初中书面作业一般每天不超过90分钟。要教育孩子科学爱眼护眼,正确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充足睡眠,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一是成就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孩子,往往通过闯关打游*戏获得了成功体验,无论怎样丰富的物质生活,都无代替朋友带给自己的快乐,有的孩子性格稍微孤僻一些,有话不愿意说,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善于交往,就通过在虚拟世界的交友,找到了共同语言,满足了自己交往的愿望。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