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杭州桐庐教育叛逆孩子的学校靠谱吗怎么办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一直以来,人们都误以为学校教育是影响孩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时,帮助家长了解基本的家教心理知识,掌握相关家教心理技能,学会管理情绪,缓解家教过程中因学习考试、亲子沟通、家校合作等问题引起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舒缓心理压力,改善家教现状,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

总的来说,要想帮助孩子远离焦虑的情绪,就要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发生任何情况,爸爸妈妈永远是爱我的。

1.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想知道当时我放弃什么了吧!初中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孩子多,那个年代农民家庭一下供几个学生同时上学是很费劲的。我家里排行老二,一个姐姐,两个双胞胎妹妹,都相差两岁。也就意味着如果都上大学,姐姐大学没毕业我踏入大学门,两个妹妹上高中,这种情况对于当时的农民家庭是不可能的,妈妈当时的身体不太好,我从小最怕的两件事,一是爸妈吵架,二是妈妈生病,我当时就想即使我们都上了大学,妈妈身体累坏了上学又有什么用呢,我是老二,如果我不上了,她们几个也就能岔开了,于是就怀着这样简单的思想我选择了辍学(很多人可能想,你可以选择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再上学呀!当时的社会条件和家庭环境我真的没有那个眼界)。

2.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入园前会变得更焦虑,担心嘱咐孩子的生活技能孩子记不住,担心孩子哭闹太厉害,担心孩子会生病,甚至还会担心孩子受欺负,或者交不到新朋友,有的家长因此引起焦虑,甚至是失眠。

3.从生活环境来看。现在城市里面的居民大多都是独门独户,邻里之间缺乏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孩子适应能力下降。因此,到了生疏环境难以适应,易产生压力感。家长们的过度溺爱,很大程度上无视了孩子生活自理与同伴交往的培养。从而使幼儿过分依赖家长、依恋家长,孩子入园后的分离焦虑就更严重。而且,我们家长自身也是存在焦虑的。家长们的焦虑也会影响到孩子。焦虑的表情和担忧的目光传递给了孩子,让孩子们觉得上幼儿园是人担忧的,甚至是可怕的。

4.母亲也只能说到:你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就不用去上学。妈妈也是特别的焦虑,但是对于幼小的牛牛来说,看到母亲经常暗自哭泣,觉得自己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殊不知孩子太懂事了,也经常安慰妈妈逗妈妈开心。

5.对很多妈妈来说,早上送娃上学就像是自己拥有了愚公移山的本领。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孩子这座大山移到了学校,才能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在这里心疼所有要送孩子上学的父母,抱抱你们)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育,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学校教育由于现行体制设计,要求对全体学生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施以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管理和教育,有人形象化地比喻为“人才流水线”,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都是大体一致的。但是,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而孩子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人。

因为很多家庭教育产生问题一方面是亲子陪伴时间过少,孩子缺乏关注,而如果能和孩子一起学一些技能,那么就能有效的增加亲子陪伴的时间,甚至是共同语言;另一个方面是家长不接纳,不接纳孩子不优秀,当孩子的表现没有符合自己的预期的时候,就觉得孩子有问题,就开始焦虑,接着就是带着焦虑的情绪处理孩子的问题,比如,当孩子考试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家长就开始焦虑,于是就开始数落孩子不好好学习,试问,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孩子怎么能够好好学习呢?

在入学前一段时间,你可以按照小学的时间表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计划,例如,让他习惯短时间午睡,每天晚饭后都要看书看报。上学后他就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的作息制度。上学之后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首先您应该做到自己要充分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比如:按要求穿校服,戴红领巾,按时到校,带学具、交作业,特别是口头作业,不带零食、玩具。这些都是在逐步培养孩子堵路的能力。小事做不好,是做不了大事的,如果迟到了,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面子而欺骗老师,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强的。还有,要能坐得住,现在就可以有意识的训练,(盯人游戏,定力练习)

随着本地新冠肺炎病例的新增,新冠肺炎疫情变得日渐严峻,为了减少群体性聚集幼儿园停课了,孩子们宅家不能上学、不能外出玩,经常听到媒体报道疫情信息,或多或少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孩子会出现有恐慌、焦虑、悲伤等情绪变化,孩子是不是经常会问:“爸爸妈妈,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出去玩啊?”“爸爸,我还要在家里呆多久?”而家长面对孩子的这些情绪也常常不知所措,那么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如何帮助幼儿调节情绪?如何有效地支持家长解决幼儿宅在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呢?面对家长和孩子的这些苦恼和困惑,我们汇总归纳了一些应对之策,以期共勉互勉。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