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管叛逆孩子学校咋搞

美国有调查显示,贪玩手机等电子产品让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31%。而在我国,因为沉迷手机而患上「网络孤独症」的15岁以下孩子越来越多——在手机里自己是风生水起的角色,回到现实中,却个性懦弱、心理脆弱,极易因为一点小事就走上极端。孩子越来越沉迷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无数家长难以消解的心病。而IPRO学生手机P100就很好地解决了青少年沉迷手机的问题,不仅如此,家长还能通过这款手机全方位地了解和关心孩子。

学生长时间的网上学习,高频率地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高强度读写用眼,极易导致孩子的视力健康状况急剧下滑。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近视问题,敦促孩子每天完成眼保健操等护眼行动,做到积极治假、防真、控加重以及防治近视并发症,控制近视发病率,与学校一道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如果举一个核心词代表马克思主义的话,可能很多人会说“剥削”,而我更愿意举“异化”。剥削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根植其上的“异化”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你是学生、流水线的工人还是高级白领,都会面临“异化”这个问题,诗酒田园的悠闲生活被忙碌的工作学习所替代,温情的人际关系变成了冷冰冰的金钱交易,我们沉迷于电子设备中而不能自拔。“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道德经》中的这句话恰可以描述当下的消费社会,社会发展、各种条件更加便利的同时,我们却活得越来越累了,幸福感在下降。马克思主义对“异化”的分析仍可以应用到社会各方面。

学校有一个Toddle系统,每科老师留的作业都在上面,家长可以知道孩子是否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在学校上课的一些照片也会定期发布,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也会比较踏实。每学期会有2次的一对一家长会,家校沟通反馈还是挺及时的。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假期是孩子接触社会、锻炼成长的良机,但“放养”不等于“放羊”,建议您了解孩子的假期线下活动,做到明去向、明归期、知同伴、知内容;了解孩子的线上活动,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不沉迷、防诈骗。

总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个不能少,只有将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家长能够了解教育、理解教育并且支持教育,这样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合力,走进孩子的心灵,为孩子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舞台。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我们要帮助家长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还要让他们了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希望,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的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有个朋友,很早就打定主意要去双语学校,但她家孩子上的是浦一梯队公立小学。进入小学后,她给孩子抓语、抓活动——语比赛、主持人等都很积极,成绩就抓住课内,像奥数之类的都没有搞。但这个孩子因为基本面抓得很好,全人发展的样子又是国际化学校喜欢的,所以当时就很顺利地进入到最顶尖的双语学校。

总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和学校各有各的责任侧重点。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在学校,老师要再三冷静,克制调整自己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方,尽到自己的提醒责任的同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不要私自剥夺家长对孩子的监护权,更不要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是孩子的老师,不要等到自己被投诉处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而家长更应该清楚,老师是应该受到学生及家长尊重的,他们是孩子的老师,而不是孩子们监护人或者保姆。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