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开封顺河回族管制叛逆少年的学校

家庭里的日子有问题才能显示出家风的重要性,一天到晚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没有人会认为自己遇到了麻烦。但偏偏就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出现麻烦。有人称之为“三年级效应”。大意是,原本在小学一、二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不知啥原因,到了三年级却突然学习差劲了、吃力了。有说法是“超前教育”的恶果,一部分孩子因为学前接受超前教育,导致一二年级时厌学,结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习惯和方法,到了三年级就成了学生“秋后算的第一笔账”。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们可以成材,因此他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他们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但是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一直学习会让他们的压力非常大,长此以往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孩子患上厌学症,产生厌学症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联系,今天就让特训教育学校给大家介绍一下厌学症是什么,怎么克服厌学症吧。

在“读懂孩子,让孩子爱上学习”的主题分享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浩做出了回答。

1.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每天学习的他们,匆忙玩耍的闲暇时间,更是体验了生活因此,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孩子的和谐,而不重视培养孩子的“缘分”

2.20年前:老师关心学生胜过家长,为了孩子学习,老师甚至帮孩子一起做孩子父母留给孩子的农活,做完再辅导孩子学习,比孩子父母更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度。

3.除了家长抓得紧是否抓到点子上?是否抓到关键问题上?老师抓得紧是否抓到学生问题的本质上之外,问题更多的是出现在学生身上,最大可能是孩子努力学习是一种假象,久而久之,就是孩子自己都相信自己是很努力的,如此,学习不好就仿佛不是他自己的问题了,家长甚至老师都不好或者不知道其中原因,还与孩子一样的困惑,只好以为是天意,是命中注定,不是孩子的问题。

4.我认为孩子出生后,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要从小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类拔萃,出人头地。但是,我认为学习好固然很重要,如果孩子从小看坏样、学坏了,长大后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有可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所以,我从孩子的小时候起就教育孩子要分清是非,不要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尊老爱幼、尊师重德、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孩子从上小学至今,从未犯过品德上的过错。

5.若你的孩子现在就已经爱上读书,并且喜欢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问题,那么恭喜你,这说明你的教育十分成功,若是孩子不喜欢读书,我们也可以通过有趣的书籍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

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其实都是父母不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的问题产生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壹心大哥主张和谐的教养,面对厌学的孩子谈话,我主张用对话取代听话。

我理解的就是自己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你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学区房,但是你不能逼迫孩子爱上学习,你可以供孩子上名大学,不代表孩子真的一毕业就高枕无忧,等等。激发了孩子的内心,让他真正爱上某一领域愿意扎根下去,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因为孩子入学时有一项技能最重要,那就是入学时孩子的词汇量。虽然孩子上学是为了学习新字,但他已经认识多少字却决定了他对老师的话的理解多少。由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以口头教学为主,那么词汇量大的孩子就理解得多,词汇量小的孩子则理解得少。也就是丰富的词汇有助于理解,词汇不足则造成理解困难,影响听课效果,学习的成绩慢慢就千差万别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完成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质量的关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小学而言,初中的学生每天学习的容量与深度都急速地增加,因此,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家长要防止孩子一碰到困难就问别人。甚至抄袭同学的作业,这不仅会使孩子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还会影响孩子下一步的学习。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