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热点讨论】青少年不听话教育学校有方法吗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成绩最好的,可是孩子自身的水平又欠缺,但家长不理解,步步紧逼,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差距就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因为自己怎样做都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会使他对上学逐渐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厌学。很多家长会说“以前想上学我们那时上不起学,现在供你吃、供你喝的你还不想去?”相信这是诸多家长苦恼的问题。那么孩子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其实大多数跟家庭因素有关。这对父母来说,也是个值得思考的严肃问题,尽管你的大喊大叫有多种原因,但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的,一味的打骂和争吵,反而会让孩子疏远家长。

有的家长明明知道自己家庭顶多算个中等水平,却偏偏要奖励孩子迪士尼游玩、出国旅游、昂贵的电子产品、天价的服饰等,这已经完全脱离了家庭实际经济水平,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误的观念,甚至给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是非常不好的。

。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在犯错之后找出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并且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继续犯错。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眼轴只有16mm左右,往往存在300度左右的远视。这个“远视储备”非常重要,决定着孩子未来近视的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增大,视力增加,远视减少,直至12岁左右转为正视眼。从出生到6岁,孩子的眼轴变化是最快的。这个时期,家长尤其要控制孩子的近距离用眼。如果眼轴增长过快,“远视储备”会被过早透支,孩子就会近视,且以每年50度左右的频率增长,一直到18岁停止发育为止。虽近视防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白皮书》仍显示,6岁儿童中45%已失去远视储备,近视防控亟待关口前移。“学龄前是预防近视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抓紧时间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办学,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但是大家千万别光盯着“减”字,尤其是家长朋友们,“减”字的后面,隐藏着“加”字。“减轻”负担,不是减轻教学质量,更不是不要“负担”,不是一味地去“放养”孩子,而是家长朋友们的责任心更大了,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无钱人家的孩子,家长自身的教育都是相当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比如,疫情期间有线上学习的要求,父母就要给孩子制定一个时间框架。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一副健康的体魄、一个聪慧的头脑、一个远大的梦想,家长就可以根据这些要求制定时间安排。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就具化成一种品质的养成、变成一种具体的行为。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无利不起早,总想着有多少收获就去付出多少,上班总迟到,那么孩子也因此养成了赖床的习惯,每天早晨孩子起床就像背着千斤重担一样。如此形成习惯,孩子一生都在背着重担。

为了统一同学们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一个优秀的自我,2022年5月16日上午10:45,我校举行了“云”升旗仪式,开展主题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扬起前进的风帆”的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由我校团委书记周静老师主持,全体学生在各自班级参加。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