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儿童特殊教育学校

2024-06-17 00:16:59   

我给他编了我小的时候不愿意去上学的事儿,哭得鼻涕都流到嘴巴里了,假装抱着孩子的胳膊,当我说出,“孩子,你比我强多了”的时候,他好像是有一点优越感的。很多以前很喜欢上学、很自觉的孩子,现在上学前总是拖拖拉拉,放学后喜欢和家长说:“上学太没意思,真不想去上学”;孩子回到家后总是说:太累了,烦死了;孩子嘴里一边这样说,但是每天都还能够坚持按时上学,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出现了厌学的念头。

孩子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前期,2~3岁的时候,比较常见的是语言交流障碍,也就是常说的“孤独症”。幼儿园常见的是“分离焦虑”,不能送幼儿园,一送就哭闹。上学以后,孩子容易分心、走神,小动作多,“多动症”。到青春期可能会出现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游戏成瘾。

育儿先育己,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的呈现,孩子出现问题正是提醒家长需要寻找原因并进行纠正的好契机。所以,我们也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当成洪水勐兽而过分焦虑。但同时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的关键期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能重来,所以只有及时抓住机会,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整,才不会让孩子错失教育的机会。所以,尽早学习家庭教育很有必要。

例如,与其在厨房里大喊""穿衣服上学"",不如敲敲孩子的卧室门,说:""校车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你能开始为上学穿衣服吗?""

家长们对孩子未来有焦虑,想要让孩子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学识和能力,然而正是这种填鸭式的学习,会让孩子的生活备受窒息感。孩子的学习成长并非是所谓的揠苗助长,孩子的生活需要劳逸结合才能更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孩子应该上学时间就一定要让孩子上学,不要因为孩子哭闹不止而放弃,不仅要准时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还要按时接孩子,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告诉孩子:好好表现,下午放学妈妈就来接宝宝回家了。家长坚持送孩子上学,按时接孩子放学,孩子就不会对上学感到抵触了。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上学准备过足,为了孩子上学,买房、转户口等,还有担心孩子上学时跟不上,要报什么兴趣班等,而这些操之过急的行为,往往会制造过度的紧张气氛,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

要记住孩子的厌学大部分都是因为不同原因交杂导致的,比如碰上了不喜欢的老师,不会好的学习方等等。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单方面原因。不过不管孩子因为什么,家长都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和交流,要记住是帮助孩子而不是“命令”他们应该怎么做。

点击阅读全文

生活百科

天下奇闻

深港看点

知识问答

深港娱乐


深圳|资讯|娱乐|教育|时尚
风水|香港|便民|社保|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