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常州天宁孩子厌学换个学校可以吗怎么办

不,不完全是孩子的错。好逸恶劳其实是人的本性,是天性,是人性的一部分。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人对他们的言行施以教化,如果他们没有机会学习如何正确认识生活,如何正面理解学习的意义,没有循序渐进的、快乐自信的学习体验,没有学会实事求是理性思考,他们物质生活被父母好吃好喝好供养着,精神却处于蒙昧混沌的无知状态,那么,他们就只能选择顺应,顺应自己好吃懒做那一面的物欲天性。谁会没有任何目的地难为自己呢?智育,即科学文化知识。端正个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大学三年,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省自学考试,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扩充知识面,努力成为适应新世纪复合型人才。

别人在夸奖自己孩子的时候,不但要驳回对方的夸奖,还要变本加厉地说自己孩子的不足和缺点,有些甚至是孩子不愿被提及的隐私也要曝光于他人面前。

1.上学就这么痛苦吗?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是的。曾经在小学门口见到一位妈妈,在安慰自己的女儿:“你已经是小学生了,学生就该有学生的样子,不能再动不动就哭了。”结果孩子哭得更撕心裂肺了:“是你让我上学的,又不是我自己要上!”

2.小男孩忐忑地看看父亲,又乖乖地戴上了手套爬上车干起了活。虽然是最轻的分量,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是非常沉重的。经过这次父亲的教育,孩子从身体上能够彻底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辛苦和压力,心中幻想的那种美好瞬间破灭。相比于每天干苦力活的心酸孩子更加愿意选择去学校上学,因为相比于父亲的辛苦,能够上学的自己简直就是太幸福了。

3.每天早上,邻居家中总是传来争吵和哭闹声。和邻居交流时发现,原来是邻居家的孩子不愿意上学,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仿佛是一场。孩子在家里哭得撕心裂肺,到了学校也迟迟不愿意和父母分开,这让邻居很是头疼。

4.孩子很多时候不愿去表达,是因为对父母的信任崩塌了。家长总是会用命令的语气去让孩子做事情,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想。

5.在孩子处理事情和问题时遇到难处,便会不自觉的寻求家长的帮助,期望家长能伸以援手搭助,这样的孩子也很容易形成依赖,一有问题就求助父母,不愿靠自己的努力去想办解决。

小初高(我是按知乎普遍学历来考虑的,没有任何冒犯的意思),学习几乎就是生活的全部,身边所有人都在人类社会打造的一个大型现实仿真游戏中拼命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或者不被他们殴打),通过这一行为参与社会交往(和同学朋友之间建立起感情,也有可能是负面感情),通过这一行为取得自信或者好的心情(也有可能被摧毁自信),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从小就没有办法选择家世,只能拼命学习,以期待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加油啊,各位,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的,不要放弃。)

对孩子进行一些入学前的心理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我曾看到一个亲戚是这样教育他即将进入一年级的孩子的:当孩子不听她的话时,她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我看你还有几天好日子,马上上一年级把你关在学校一天,看你难受吧!自有老师批评你,一年级老师可是很凶的哦!而孩子冷漠地回了三个字:“我不上!”。我对孩子妈妈说:“你这样不是明显告诉孩子小学不是人呆的地方吗?小学老师是魔鬼吗?这样孩子开始就会抵触上小学的啊!果然,等到孩子要上一年级了,是各种不愿意上学,状况百出,全家被精疲力竭。

原因上学期间,老被同学欺负。有的孩子性格上软弱,同学欺负他,又没有还手之力,长期这样,学校成了恐怖的地方。这种情况的话,最好和老师沟通,同时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保证同学不再欺负他。

这需要父母摒弃自己家庭主导者的地位,消除生活中那些无谓的焦虑。包括追求孩子的分数、成绩,不愿放手,把孩子保护得密不透风等。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