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最好孩子叛逆学校如何弄

不需要用刷题、强制记忆的方式,而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拥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本来是一个简单的家长会,但是在孩子们的心目当中,都会被认为是老师在跟家长告状,尤其是成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孩子,如果家长本身也是那种火爆脾气的话,放学回家说不定就会挨一顿揍。

把常用的学习物品,如水杯、书本、文具、书包、口罩、纸巾……列好清单,贴在门口,出门上学前逐一对照。临时需要带的物品,如昨天下发的试卷、需要交的现金、昨晚完成的手工等,提前列在清单备注栏里,或者记到单独的备忘录、记事本上。养成这种好习惯,不仅能解决上学健忘症,对于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干好工作,做事讲究计划步骤,也大有帮助。

1.反思下去,小云还可能有更多的发现:每当孩子不听从她的指令,她的焦虑感烦躁感就会冒出来,孩子也会因为她焦虑时的语音语调而变得焦虑不安。孩子的这种焦虑也让小云觉得似曾相识,因为那也是她小时候面对父母的烦躁时的样子。当年小云的父母未曾好好容纳过她的焦虑,让她到现在都不太能够耐受她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就更难以腾挪出心理空间来容纳女儿的焦虑。这种多重焦虑的交互作用最终让小云放大了对孩子的反应……

2.减负、克服焦虑这些问题,实际上指向了一个事实——如果我们更明确地针对一个事实的话——就是择校、竞争,所有焦虑来自于择校、竞争,而且我认为中国的教育焦虑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整体性、全民性的,各个阶层都在焦虑:中产的在焦虑,高收入的也在焦虑,普通老百姓也在焦虑。第二个特点特别糟糕:焦虑是从孩子的低龄阶段就开始——主要在小学阶段,然后下沉到了幼儿园,其实对应的就是“幼升小”和“小升初”的择校竞争。这种择校竞争,在中国由来已久。

3.孩子不愿意上学,上课的时候睡觉不听课,不管家长和老师怎么管教都不听,作息不规律,早上起不来床,父母经常找孩子谈话,但是每次父母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都会很抵触,一言不发,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4.其实没有哪个年龄段的家长不焦虑,不同的年龄段的家长有不同的焦虑。为此学校注重跟家长的沟通,本着坦诚、信任、合作的态度,把家校联系在一起,为孩子创造更放松的成长空间。

5.而养育一个孩子,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着未知和不确定性。父母因子女的教育问题而焦虑无可厚非,适度的教育焦虑有利于促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投入与关注,促进孩子学业的发展。

没有一个学生是笨学生,如果你感觉她们“笨”,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学习。当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家长也需要适当的引导,不要将培养孩子的问题全部推给老师,但是老师也不要将孩子成绩不好的结果推给家长,唯有在家长和老师共育的情况下,孩子的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如果孩子能够轻而易举的说出正确答案,那么便有资格快快乐乐地上学了。协助幼儿愿意上幼儿园?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充满陌生的环境,心理上的杀戮。因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

学校除了学习以外,也是学习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等集体生活的场所。其中也有不擅长集体生活的孩子,因为和老师的关系不好,不适合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围绕学校的规定等问题而不上学。

樊登老师曾说,他儿子上学时,奶奶开玩笑说“你的好日子到头了”,有的父母对孩子说“以后不能玩啦,会有很多作业”等,千万不要对孩子说此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排斥上学,而应该从一开始就要让孩子对上学充满兴趣。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