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热点讨论】进过特训学校的孩子有办法吗

吃饭暴饮暴食,睡眠做不到早睡早起,沟通能力不足情商偏低,一点就爆,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沉迷于电子产品......这些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学习状态,以及社交关系。暑假里,孩子们有了更多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有的孩子就沉迷起了游戏。对游戏成瘾一直是家长们关注和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以下有几个建议送给家长们。

最后,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作业的辅导也能起到有力的作用,如果孩子本身对家长拥有恐惧或抵触的心理,长期处在这种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儿童心理压力过大,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1.成绩好的孩子,家长会担心孩子成绩不稳定,或者考不上理想的名大学;成绩一般的孩子,家长会焦虑孩子考砸了,考上不大学;成绩差的孩子,家长会焦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2.陪不陪主要看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同时还要看家长有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基于这两个原因,我们觉得家长可以完全进行自我判断。

3.教学目的要求:1、引导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3、建议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学习和生活。4、对家长的希望和建议。

4.要知道,孩子本久比较懒惰,能被抱着就不会自动躺着,这点相信带过孩子睡觉的人都知道。所以说,如果宝宝过了6个月了还不会翻身,家长可需要好好找找原因。

5.游戏影响孩子视力、注意力,部分游戏有成瘾性,容易让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沉溺其中,这是事实。但把游戏视为洪水勐兽,把孩子成绩退步、沉迷游戏,叛逆厌学等种种行为问题都归咎于游戏,却是一种很不客观的认知。因为孩子能否和游戏“和谐共处”,主要责任还是在于家长,在于家庭教育。

在协同育人的背景下,当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把电子产品的使用当做课题来认真研究,我们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既能指导学生用好电子产品提高学习效率,又能防止学生网络沉迷,影响学业。

早恋、厌学、追星、脾气怪,这些都是青春期的孩子的正常表现,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应对。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邱昌建、郑耀宗两位医生,就来告诉家长们,为什么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现这四大问题,该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处理。

因疫情原因,家长无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室内室外活动场所,父母可以提前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将幼儿园有趣的描述给孩子听。全家模仿幼儿园的游戏、上课情景,使孩子从内心向往幼儿园,减轻孩子的陌生感。

家长应讲出孩子这一次比上一次具体进步在哪里,并带着孩子分析他失败的原因,最后教会孩子进步的方式,并对孩子讲出父母相信他的鼓励话语。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