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孩子学校都是真的如何是好

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听之、任之、由之,不能很好地尽家庭教育的义务,导致了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存在着一定的懒惰思想。答:家庭不能变成“课堂”,育“人”是正道。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线下还是线上,都应关注和参与年轻一代的成长和教育,但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同时也不应该消除“边界”。因为学校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各有各的特点。在特定情况下,学校在让家长成为“助教”,把家庭变成“课堂”。在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发挥了特殊作用,但它也不能取代线下教育,取代真实的人际关系与交往。“全域教育”并不是要消除不同教育的边界和特点,更不能错位。应当互相补充,为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家庭是亲子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品质,行为习惯,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那么家庭教育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超实用的家庭教育小妙招!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一条明确,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营利性教育培训。而这一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却有机构预测,我国今后几年内至少需要46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年收入可达15万元至50万元。

家长的责任也没有越来越重,教育孩子本身就是家长的责任,孩子是父母生的,父母承担着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承担着孩子的知识启蒙教育。进入学校以后,老师只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承担着知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还是父母的事情。

当今家庭教育水平的低下,专业人员的匮乏,无法满足每个家庭、每位父母的成长的需要和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

充分认识初中与小学的区别,正确对待孩子在初中的落差。往往很家长都表示孩子在小学表现如何如何好,到了初中怎么就不行了。这里原因很多,有孩子的主观努力的原因,有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心理变化的原因,还有比如初中的学业负担、压力比小学大很多的原因,还有就是小学很多老师是为了激励孩子和家长,很多的小问题都没有及时沟通,有些小问题到了初中回演变成大问题。

他们也想学好,但管不了自己,加上在学校里受到某些同学或老师的改视,因而对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其中有些孩子的家长是普通工人、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他们虽然多数“望子成龙”,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具有互动性和共时性。《家庭教育促进》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注重家庭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范本”,在“后喻文化”时代,成人也要与时俱进,与孩子加强沟通,在某些方面向孩子学习,接受“再教育”。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