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厌学教育学校怎么办

相反,要是家长在家里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摔东西。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一般都会比较害怕与人交流,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严重的可能还会惧怕婚姻。因此,如果父亲真把孩子藏起来不让孩子上学,而且也没有特殊情形,向有关部门申请延缓入学或休学,那父亲很可能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对国学学习萌发了一些兴趣之后就开始给孩子每天布置任务,监督孩子完成,让孩子好不容易萌生的兴趣由于压力过大而很快消失了。这样分配任务式的学习方式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的学习方向慢慢偏离正常轨道。同时,也很容易让孩子思维固化,影响创造力的发展。

我觉得如果蹦着上学去,就努力做好各种和学校的对接,让孩子能适应。上学了,可以不要太纠结学业成绩。尽量和老师真诚地沟通,毕竟,孩子确实要老师多花很多额外的心思。

很多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既是育人,也是制造差异。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的孩子、我的班的孩子、我的学校的孩子战胜别人,脱颖而出。孩子的学习目标,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要超过领居家、别的班、别的学校的孩子。如果别人的孩子考了120分,那我的孩子达到了100分,都不能令人满意;如果别人的孩子只有60、70分,我的的孩子达到了90分,似乎就值得庆祝了。现在很多初高中都不被允许宣传状元了。但越是不被允许,在民间反而显得越为神秘。自己优秀的同时,还要战胜别人,这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熏陶的结果。

孩子本来就不愿意离开父母,离开自己温暖的小窝,因为孩子也不傻,知道上学就意味着要接受老师的管理,不能再像家里那样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也从哥哥姐姐们那里知道学习的辛苦,每天要写很多作业,要考试,考的成绩不好,还会被父母打骂。这些种种的问题或者困难,让孩子对于上学望而却步,甚至和父母哭闹,用各种方法抵制上学。

很多父母之间都会比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觉得自己孩子学习成绩好,头脑聪明是很荣光的事情,这虽然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片期望,但是为了让孩子成绩提高而一直催促孩子学习只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作为家长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身作则,孩子自然就会被影响,会慢慢的喜欢上学习,而且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日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说句很得罪人的话,不少老师也缺乏阅读素养,偏偏还一拍脑门爱给孩子布置阅读作业且要求打卡写读后感——这样的做,更是将孩子逼得生无可恋、万念俱灰,他又怎么可能爱上“读书”?

三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精神集中不起来。因此,在大班下学期,幼儿园应追随孩子的兴趣,营造适应的环境、投放丰富材料,培养幼儿探究、专注学习的能力。家长则可以与孩子一起看看书、下下、玩玩拼图游戏,这些活动,都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进行的,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很有益处。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