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南平延平问题青少年改造学校

人民日报昨天发文: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1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明确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职责,“双减”拟明确入法,拟规定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人将受训诫并可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步调,统一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加强学校管理,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我们加强了家访和安全管理工作。

宝宝爱哭如何安抚、喜欢粘人如何让他学会独立、爱和家人对着干如何让他理解控制与发控制、做错事如何让他学会守规矩、玩具被抢如何引导孩子维护自己的权利、不爱睡觉不愿上学如何让孩子适应分离焦虑等等都是妈妈们必须面临必须解决的难题。

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被赋予重任。可是,不论是“讲好”,还是“扣好”,都倒逼家长必须用心用力用情,在精力投入上要努力达到甚至超越100%。另外,要想孩子听得进,让家庭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还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家长需要关注的是自身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家长的焦虑是会传递给孩子的,使孩子也产生紧张的情绪,不利于适应环境。焦虑主要是对未知的过度担心,本身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情感反映,但是过度的焦虑或过弱的焦虑会形成情感性或生理性疾病。

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省家庭教育学会在新编制的《浙江省“十四五”家庭教育研究课题指南》中新增了“‘双减’政策下青少年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双减’政策下家校共育创新模式研究”等内容。同时,组织学会会员和讲师团成员进行政策学习和学习交流,鼓励学会会员和讲师团成员开展“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有个家长对我说,“怕孩子不独立,自己很焦虑”。我对他说,“你焦虑,你的安全感还需要从孩子那里获得,到底是孩子不独立,还是你不独立?”

看着别人家宝宝3岁都能写字了,自家宝宝还只知道玩玩具,立刻就安排早教班。这种心态带娃,想不焦虑都难,不止父母焦虑,就连孩子也跟着焦虑起来。

王妈妈刚开始很焦虑,听了些亲子教育的线上课,选择接纳了孩子,也不急了,让孩子调整生活作息时间,之前白天睡觉,晚上玩手机,情绪有所改善但还是不愿去上学。孩子要求重新帮他换班级也换了,但孩子还是不去上课,即使今天去了学校,放学回来第二天又不去。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