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专收叛逆孩子学校咋搞

感谢学校给我们家长安排了那么好的教育讲座。通过这次的观看,让我学到了很多教育知识。我认识到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带着自己的情绪去对期待孩子。但是当这种期待成为压力的时候,我们就要停下来思考了,我们也有必要提醒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些底线总要守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底线是孩子的身体、心理、品德和习惯。我们都要学习更多的教育知识,孩子都需要家长不断给予关怀,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同时也要学会责任迁移,最终让他们走向正确、健康、安全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是就戴口罩这件事情,从客观上来讲,并非人的本能,所以需要逼自己养成习惯,但是这种习惯和读书学习相比较,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这种习惯不会方便人的生活,更不会让人觉得舒适,所以人们无论从心里上还是从生理上都是有些排斥它的。相较于夏天而言,冬天会好些,至少带了口罩会很暖和,但是夏天戴了口罩会很热,影响人的唿吸,人们自己会选择更加舒适的方式就是不带口罩,所以就造成了这种看似坚持了很久的一种反复性的行为,却始终无法形成一种习惯的原因。

接纳孩子,不是因为孩子抑郁焦虑,不是一定要把孩子说成是因为有病才不去上学,而要正面看待问题,即孩子确实和同学交往有问题。

1.这些家长要么会逼孩子上学,要么会给孩子讲各种大道理,告诉孩子如果不上学,后果会有多严重。但是这样做,并没有任何作用。

2.可别小看这句“灵魂拷问”。回答的好了,整个入园适应期都能过得顺顺利利,甚至对日后的学习都有帮助。回答的不好,孩子的焦虑很可能会加重,导致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那么到底该如何回答呢?

3.有的孩子不想上学,可能与父母长期忙于工作忽略孩子的成长有关,这时不仅父母需要作出反思,抽时间陪伴孩子,而且在陪伴中找到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增加亲子活动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

4.在各种“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忽悠营销手段影响下,许多家长疯狂“鸡娃”,“牛娃”通货膨胀,竞争激烈,内卷之下,不但家长们普遍焦虑,甚至孩子也跟着焦虑。

5.孩子写作业慢,家长催促;孩子写得晚,家长开打;孩子不上学,家长慌了;孩子拿手机查答案,家长焦虑了……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从控制到妥协到无奈到无助,从“硬”到“软”,与孩子之间的博弈渐渐败北。究其根本,是家长缺乏教育能力。这句话听起来很难受,但是孩子呈现的问题,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简单粗暴地使用传统手段了。

家长如果三句不离学习、考试,总想着督促孩子抓紧时间、不要疏忽大意,非但不能达到提醒的目的,还会引发孩子的反感和对立。改掉唠叨的坏习惯,能少说的,就少说,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要说。毕竟中考是件大事,大部分孩子都很重视,况且很多注意事项学校老师已反复叮嘱过了,家长只需适度提醒,孩子便能心领神会。

今天回到学校,看着教室里那几个空空的座位,我不由感慨万千。第一个走出校园的是郑某,郑某在学校常睡不着,当我发现他心里问题格外严重告诉他家长,请家长接送孩子,暂时不住校。家长非常恼火,认为自己做不到。郑某告诉我:“老师,我不想上了,在学校太难受了,我总是晚上蒙着被子哭。”我看着他,点了点头。他不说我也能想到的。很快郑某给我留下了纸条:“我离开校园,老师没有任何责任。”我的心很温暖,又很无奈。如果家长能够稍微配合一点,孩子也不至于不能在学校继续上学。

可以通过绘画、手工、音乐、舞蹈、游戏等孩子易于理解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正在发生什么,疏导、宣泄并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转移孩子对身体的过度关注。

这不是头脑知道就能做到的。这是一种体验,一个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缓慢得不能再缓慢……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能耐受一点点焦虑,耐受孩子成绩不好,耐受孩子说不想上学。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