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热点讨论】青少年矫正学校合吗咋办

除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外,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保健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也应承担起教育未成年人的责任,保障未成年人顺利成长。在这之中,学校和家庭配合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关键,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助是家庭教育取得更好成效的保障。“家长在哪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全省妇联将以开放务实的理念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打造没有围墙的‘家长学校’。”省妇联主席朱劲松说。目前,全省已建成639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在这些示范社区里,家庭教育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转变为鲜活的生活学习模式,从单调的知识灌输转变为时时处处的潜移默化,从有形的教室阵地转移到广场、楼道口等社区公共活动领域,营造“推门可见、社区可感、家家参与”的生活化家庭教育氛围。

家长与孩子在探查原因的过程中,一方面,家长要坚持深入地分析,要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谨记不要发怒,不要责备孩子,使孩子能说出真正的原因,不作搪塞性回答。另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自己找到改进的方和今后可以采取的措施。

1.现在的少儿比较敏感,对于部分的少儿他们在培训受到欺负并不会告诉家长,因此在找少儿语培训的时候部分家长也会看该语培训的服务,看他们是否能够处理好孩子之间的矛盾,如果遇到厌学的孩子,这些辅导都是如何和孩子沟通等。

2.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说“全靠老师了”。自己只管料理孩子的生活,很少到学校询问孩子的情况。有的家长甚至老师请他到学校来交换意见,也从来不肯露面。个别家长还出现了不愿管孩子、管不了孩子,索性把孩子送到学校住宿等情况,在现代社会里,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在这一点上,家长无取代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家长如果把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老师同样无取代家长。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才能完成。

3.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可能会出现睡眠不良、饮食障碍等问题。而在情绪方面,孩子则可能会表现出状态低迷、学习成绩下滑、厌学乃至紧张焦虑的症状。另外,行为层面的症状主要是一些过激举动,包括情绪波动大、多冲动行为等等。需强调的是,这些现象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一定患有精神疾病,而是说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家长应当首先寻求专业上的帮助,避免因一时的忽视酿成悲剧。

4.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就要努力做到,身行一例,胜过千言。禁止孩子玩手机,家长首先就要做到自己不玩;要求孩子多阅读,家长也要捧起书本和孩子一起读书……模仿能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所以家长要成为榜样,以正面形象影响孩子。

5.不仅普及家长必备的全年龄段儿童成长、家庭教育理论知识,还提供被上万家庭验证有效、拿来即用的实操方,比如孩子磨蹭、脾气差、厌学,沉迷电子游戏等等,将家庭教育中家长头痛、常见的养育问题一网打尽。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场景也变得更加重要,家庭教育本就是教育的开始,每周总的教育时间是固定的,培训班减少的时间会在家庭教育上有部分增加。

孩子受到的批评方式。如果孩子接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方式是永久性、普遍性的否定时,他们就会形成悲观性的解释风格。比如孩子没有考好,家长就口不择言:“你怎么这么笨,照这样下去,考什么大学,直接去拣破烂吧!”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不注意措辞,给孩子贴标签的做,会加重孩子的悲观情绪,孩子不仅会相信他是笨的,还会相信他的失败是来自永久不可改变的原因,从而更加绝望,或者干脆放弃努力。他的悲观性的解释风格就这样形成了。""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给小孩提供生活环境,给小孩良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对孩子有期望也天经地义,孩子完不成父母的期待,正是孩子的原因,打一下孩子是人之常情的。

家长们在督促学习、求成绩这件事上卷来卷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大学,无获得好文凭,从而无在社会上生存。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