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带你了解九江瑞昌币全封闭式改造学校有办法吗

翻看《家庭教育促进法》,细心的人们可能已经发现,这部法律明确规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营利性教育培训。他们能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学校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能明确少年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学校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校的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文中的家庭由于孩子过多,家庭各个方面的开销都是别人正常家庭的几倍,而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更是难以做到公平,往往这个孩子能上学,那个孩子就没上学。

1.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一年有余,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多问题?我们上学那会儿也没有听说谁有心理问题呀!

2.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还会对孩子做一个基础的管教;但是孩子上学之后,有些父母就认为孩子归老师管,从而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已经从性格培养变成对孩子成绩的关心,这样的教育方式则导致很多家长觉得,自家孩子长偏了。

3.上学以前,我们只有“讲故事”时间,就是周末下午和平时晚上,念各种故事书。没有刻意安排过。不过孩子喜欢什么题材比如太空,就找相关书。

4.我告诉孩子,妈妈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机会上学啊,很多知识妈妈都不会。现在就靠你啦,你每天上学的时候,认真听课,回来再教妈妈好不好?儿子答应了,我也每天在孩子放学后,像一个小学生一样,等着儿子给我讲课,而且还让他给我布置作业,写完后,我们互相点评。这样,据孩子的老师反应,孩子在课堂上听课听得很认真。可能孩子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5.不知是否有家长发现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说话变得“拐弯抹角”。有什么想不愿直接表达出来,让人很难猜透他的心思,可能听上去是一段“废话”,实则是孩子在表达需求。

家庭教育要取得更好成效的保障,只盯着家庭和学校是不够的,仍需发挥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助作用。在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外,社会也应鼓励更多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接受必要的亲职教育,创造条件和提供资源让他们了解胜任家庭教育起码的应知应会,学习为孩子规划适合的成才道路,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父母看到孩子不上学,天天在家玩游戏,然后内心煎熬,说教、责骂和催促着孩子,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伤自己的同时还伤孩子。

现代的生活节奏快,家长大多都忙碌于工作之中。即使孩子放假了,会陪伴孩子外出旅游、参加亲子活动等。但将近两个月的假期,孩子除了参加活动,剩余的时间基本上都是疯玩。没有安排的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等。而且作息时间也不规律,想睡就睡,想醒就醒。上学则需要规定时间上学放学,规定时间上课下课。规定时间写作业做游戏。

发现身边好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仅和孩子的交流次数越来越少,而且沟通也越来越难。父母说的话孩子不愿听,不愿回答,甚至会乱发脾气,顶撞父母。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