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孩子戒网瘾教育学校有方法吗

减轻孩子“入园焦虑”我们能做什么?赵老师强调,要明确告知孩子分离时间,带上熟悉的玩偶或小毯子等“依恋物”,让孩子自己为上幼儿园做准备,使用绘本与孩子讲故事互动帮忙处理分离焦虑,帮助孩子寻找幼儿园的连接物,可以帮助孩子与校园建立关系。因此,要令家庭教育回归,关注孩子健康成长,首先得让家长不那么关注孩子的分数,不为孩子今后被“分层”而焦虑。我国家长存在的择校焦虑,名校情结,源于义务教育不均衡,教育、学校被等级化。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同时,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这才能把学生和家长从升学应试的焦虑中解放出来。

今天我们原定的题目是在忙事业同时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后来我想想,和我们现在要塑造阳光、愿意学习的孩子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我现在用的这个主题,我们就来讨论讨论,怎么塑造阳光、愿意学习的孩子。

亲子沟通——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很多时候要大于孩子的,尤其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独自在家学习,家长的焦虑会更明显。建议家长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说教多陪伴,多与孩子聊天,一起做些学习之外的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我认为,听课前听课者要做好充分打算。首先要了解上课教师要上的教学内容,了解上课教师的意图,明白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其次,对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第三,要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找好合适自己听课的位置。提前进入教室,这是对上课教师的一种尊重。有人说,推门听课就是不能让上课教师知道,怎么能提前进入教室呢?我认为这是对“推门听课”的一种误解。虽然,我一直赞成推门听课,但是,我反对听课者不做好听课打算而随意地“推门听课”。

教育生态一直都是广大家长非常关注的话题,如何放下教育的焦虑也是每一位父母都要掌握的学问。下午的论坛中,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来到现场分享了《如何看待教育与阶层焦虑》。她认为,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感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准备好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准备好人生的年轻人。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在建立一定的边界和规则之上,给予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

从知道→做到;逻辑是这样的;学习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大量的在学习区学习,通过反复思考之后再行动起来,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有所改变,则你的坚持才可以看到效果,到这里咱们总结一下;知道复利的好处+处在学习区的方+大量的学习量→改变=坚持的方。

主流补习班的学习目的,通常是为了提分。但我们培养孩子,更注重“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自主驱动力”——这三点目标,补习班不但无提供,还会起反作用。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在现在这个时代多数学生学习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是为了考大学、找工作,从而获得好的生活,却忽略了学习的第一步其实是求知,是为了学习知识,增长见识。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