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有没有教叛逆期孩子的学校咋办

我们学习部主要是主管学风建设和学术活动,以提高同学们学习意识、营造校园学习氛围为目的,开展各种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的相互交流,主要举办具有书院特色的各种学习经验交流会、辩论赛、演讲会等。目前最重要的一场活动就是三风表彰大会。本人拟出国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学习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国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体系,回国后进行系统的中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比研究,构建中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体系和生态化的良性发展模式。国外研修时间预计需要8个月:2个月用于语言适应与提高,4个月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2个月进行教育考察与实践研究。

笔者觉得在课本上乱涂乱画多数是厌学的表现。有些学生偏科严重,上他们不喜欢的课程就会感觉无聊,进而就会在课本上乱涂乱画。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应该齐心协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

1.在省协委员李艳玲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正式实施后,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没有积极履行监护职责,没有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放任孩子违的话,院可向未成年人的父母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其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意识,切实承担起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2.找内因:为什么孩子比起学习更爱玩手机?其实每个家长都要花精力去做一件事,那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相信有些家长经历过的,或者在报道上看到过,在学生时代,中考、高考或者其他大考过后,学生们撕书、本子,碎片洒遍教室甚至整个学校。那个时候应该是孩子们厌学情绪爆发的一刻,其实这个是很可悲的,很多孩子并不是为了自己学习。如果随随便便去采访一个学生,问他为什么学习,他的回答可能是:“为了父母”、“为了工作前途”、“为了钱”……这些都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大部分人把学习跟利益挂钩,把它作为一种必须得到回报而必经的“苦难之路“。这样子的想,怎么可能会产生持续的、积极的内在动力呢?

3.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第三十一条中明确说明:“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营利性教育培训。”;

4.而这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不正确的教育,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后天的性格与三观和父母的行为有很大的关系。有一部分家长过于从小就宠溺孩子,放纵孩子。比如孩子犯错不制止,无理的要求都一一满足、拉低底线让孩子顺从自己。

5.我之前是做少儿语培训的,因为今年“双减”策的影响,公司停业了,想着转行。现在在一家教育咨询类公司任职,工作中要接触很多孩子和家长,觉得学家庭教育指导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是一种提升和帮助,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家长和孩子中出现的问题,就考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后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证实了这点,确实我的思维模式也有改变。以前,对于学生不爱学习,叛逆等等这些问题,总觉得问题在孩子,学习之后,我看问题会往深层次去想,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发现,家庭环境无疑是最大的问题。

练习是从新从深从广从精从巧对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熟悉的过程,练习的目的为了使知识、技能、技巧和经验更好地沉淀、积累和巩固,完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眼前的目标是为了学业考学,长远目的是为了立业谋生。

在家长看来,孩子正值青春年少,无需为了生活而劳碌,可谓是正处在大好年华,家长一心希望孩子能够专心学习,谱写美好的未来。可是,有些孩子偏偏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总是嘟囔不想上学,这种做让很多家长不理解。

虽然双减执行,但是还有很多家庭的家庭教育依然是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的家庭则不需要外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因为他们自己很清楚该如何教育孩子,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更适合他们的孩子。

兴趣是影响孩子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存在厌学情绪的孩子,上课是很容易分心的。所以说,想让孩子上课不走神,培养兴趣很重要。说到学习兴趣,有些家长可是好心办坏事。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