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宜春樟树封闭式学校招生有办法吗

在家过了一个寒假,有些孩子可能会对上学感到“焦虑”、“紧张”甚至“排斥”,这都是正常的,并不能说明孩子是个不爱学习的坏孩子。我们大人在假期快结束的时候都常常会感到内心挣扎,更何况是孩子?家长作为孩子最依赖、最信任的人,要能够接纳这种负面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理解的,唯有父母正确体察到孩子的细腻敏感,才能建立起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和孩子来一次亲子畅谈,听孩子说出他心中的烦恼和忧虑。在倾听的过程中,家长不要急于说服孩子,上学有多好可以怎样怎样等等。先疏导情绪,再顺势引导。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纵容孩子打着各类幌子不去上学,偷偷闲玩。很多孩子可能说要学艺术,但对艺术付出仍然不够,说要艺考,但是实际上却是虚度光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被所谓""明星""""艺术""毁掉的原因,不是他们因为想去从事艺术而被毁掉,而是因为他们打着这个幌子偷懒,学艺术也不认真学,这才有了学习不行,艺考不过的考生。

每年有近一半的中考生不能顺利进入高中,那么他们的选择只有去职业学校、出国留学、读国际学校。但是对于今年刚刚参加完中考的学生们来说,选择更少了!现在疫情原因,国家之间是隔断的状态,出国十分困难,很多在国外上学的孩子都选择回国入读国际学校。而且,从小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们突然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接受陌生的教育模式,语言方面是一道门槛,还有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过来。如果盲目的把孩子送出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不能顺利融入身处的环境可能会让他们变得厌学,不自信,不爱与人交流等等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那些留学归国的学生们和刚刚结束中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们,入读国际学校才是更合适的选择!

1.青少年厌学问题确实困扰着很多家长,甚至很多人会说我试图和孩子聊天,但他保持沉默。原因到底出在哪里?首先,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当然,他一定有一些心理问题。

2.课外补习班多是多年的老问题。教育部虽然发了很多减负文件,但收效甚微。为何社会上办补习班愈演愈烈?根本原因是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满足不了人们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有3亿多人口,有3600多所大学;我国有14亿人口,2600多所大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决定了学生、老师、家长不得不以分数为重。但如果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力不能及,学习过程带来的只是痛苦和压力,就会渐渐产生厌学情绪。

3.通过很多家长的反馈,孩子不说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厌学、叛逆、离家出走的行为,有些可能是沟通不够也有些孩子确实不知道或者是不能够很准确的表达自己。孩子叛逆、离家出走可以理解为孩子的心理功能出现问题表现的症状,说明孩子现在遇到了困难,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疏导。

4.其实,当孩子遭受校园欺凌时,往往都是有迹可循的。作为家长,当孩子突然间表现出厌学,逃学,不想读书,情绪反常,甚至有自残或是自杀的举动时,一定要引起注意和重视,深度去了解一下孩子反常的原因,和孩子谈谈心,理解孩子的情绪,避免不幸的事情发生。不要上来就是对孩子一顿批评教育,逼着孩子要去上课要去好好学习,这会导致孩子在家和在学校都不能获得安全感,最终,做出较为极端的举动。

5.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苦恼,帮忙分析孩子产生厌学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方案。避免给孩子打击,如随意给孩子下定义,认为学习有问题,原因无非就是孩子笨或懒。尤其不要说别人家的孩子比他优秀来打击他。和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让孩子信任接受你。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情绪和想。工作忙的时候,分配些时间和孩子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让他们感觉到父母不论多忙,都是在乎他们的。

6.孩子第一次去上学,是孩子和家长生活中很重要的变化。特别是孩子,可能会有分离焦虑,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好“情绪演练”,也就是让孩子想象父母不在身边,他的情绪发生什么变化后,孩子该怎么办。家长要能够耐心引导,另外,家长也要做好自身的“情绪演练”,避免上学当天,家长情绪失控。

青少年处于从儿童到成年人过度的阶段,具有不稳定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可能会有偏差,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的跟进孩子的成长。青少年阶段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心理疾病也是青少年辍学和厌学的原因之一。多数成年人的心理疾病在青少年期就已经开始在积累。越是早做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引导越是代价低。

当工作繁忙时,分配一些时间与孩子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让他们觉得父母不管多忙,都关心他们。与孩子建立融洽关系,并信任他们让他们接受你。在引导孩子时,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想。了解孩子在厌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孩子分析厌学的原因,找到办去解决问题。

所以,孩子厌学,先要看是他不愿意学习的根本原因,是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还是学习的能力不足,找到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