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重大发现治理孩子叛逆的学校如何是好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厌学、恐学和拒学是环境中各种关系交织的结果,是家庭系统目前的互动模式,并持续外显的部分,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家庭潜在的没有解决的矛盾;也是维持家庭关系的一种策略,可能是解决当前家庭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更是家庭寻求改变的最好契机,比如有些孩子因为身体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去医院老看不好,学也上不成,来心理咨询后发现家里的情况是:爸爸从来不管家庭事务,属缺位状态。父母关系冷淡,母亲怨言满腹,情绪焦虑,这种情况往深了探究要追溯到父母的原生家庭,他们成长的环境怎样影响了他们现在的家庭相处模式和对孩子的教养观念。当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模样,所以,孩子厌学、拒学的原因也会五花八门。家庭的原因如果父母经常因为琐事争吵,家庭处于焦虑、烦躁、不快乐的状态,加诸到孩子身上便是:缺乏安全感、内向、自卑和不善于沟通等等。学校稍微发生一点问题,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世界逐渐扩大而与父母的连接逐渐减少的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对与孩子分离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将来能走多远。所谓的“分离焦虑”,不止孩子有,父母也有,而且很多父母的“分离焦虑”要比孩子严重的多,他们根本不能忍受与孩子心理上的分离。只不过,父母的“分离焦虑”往往以打击或者情感勒索孩子的方式来呈现,能掩人耳目罢了。

1.家人认为发烧只是孩子不想上学的借口,但是为何身体会发热,一直是个谜,究竟是身体出了问题?还是孩子心里有问题?

2.家长觉得孩子的学习能力强,只是接受度高,就早一点送孩子上学,家长觉得孩子比较晚熟,就晚一点送孩子上学,晚至8周岁也不是不可以。

3.分离焦虑,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所以,不必感伤,作为父母,接纳孩子情绪,陪他们一起踏出第一步,哪怕暂时达不到,但给点时间给孩子,慢慢来,孩子终将会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爸爸妈妈们,我们一起加油!

4.其实,这位妈妈焦虑的事情,许多家长也会害怕,因为小孩子学东西非常快,而且也容易吸收到大脑中,一旦孩子有意识的模仿这些做,后果将不可估量。

5.而那些9月份出生晚一年上学的孩子,大脑发育更为完善,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接受知识更为容易,应用知识的能力也更强,获得一个好成绩自然不在话下。

厌学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通常表现为孩子学习动力不足,丧失上进的信心。严重者开始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更有甚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深究其中原因,厌学与心理的习得性无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有个男孩子上高三,住校,有一天突然提出要回家休息几天,妈妈没有问为什么,立刻把孩子接了回来。孩子和妈妈谈论了内心的痛苦,并和妈妈说“今天你如果不同意接我回家,你现在就已经看不见我了”,妈妈听完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个妈妈能够接受孩子偶尔请假休息,理解孩子的感受,针对孩子遇到的问题,和孩子共同面对,一起解决,还陪伴孩子出去散心。几个月之后,孩子恢复了状态,有力量继续上学。可见,家庭也要“双减”——减少父母的焦虑,减轻孩子的负担,这样才有可能缓解孩子厌学复学的困难。

但我最近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说不清楚自己究竟为什么不想去学校。有的孩子甚至从头到尾都保持沉默,不管周围的人怎么问,就是一句话不说,就是不去上学。父母不能问,不能提,一提就急就翻脸。

有一种爱叫“放手”,朱园长结合具体实例让家长们科学认识分离焦虑,并就孩子入园前如何做好孩子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入园后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以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