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治理孩子叛逆的学校咋搞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开学后的两周,基本上是热热闹闹的,有的家庭还会组团来送孩子上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来送,这是老师不提倡的,老师都会和家长说清楚,孩子由谁接送,接送人是非常具体和固定的,要求家庭提前商量好,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住读生的饮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校会在保证安全和营养的前提下,让孩子吃饱、吃好。建议家长在孩子上学之前携带水果和牛奶,尽量少带零食。

入园一段时间后,孩子迎来放假,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放假后更不愿意来上学了,孩子与成人一样,假期过后都需要一定的调整才能适应上学、上班的状态。针对孩子不愿回园的情况,家长们只要做好心理引导,孩子一定可以从容应对回园。

1.一般不上学的孩子都是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优秀的孩子,他在学习时的挫败感非常强,我们要珍惜不上学的孩子,那都是好孩子。只是家长不懂得教育,不会沟通。家长的急躁没耐心,都是家长的问题。孩子就是怕做不好,自我失望,父母失望。

2.这个帖子引发好多人的评论,绝多数人都留言说:5岁的孩子上学太早了,尤其是男孩,这明明就是揠苗助长;以自己家的孩子举例说明早上学的危害和晚上学的好处。

3.正值暑期后半期,咨询孩子心理问题的热度不减反增。不少家长非常着急自己的孩子状态不好,不能应对就要到来的九一开学季,甚至有些孩子马上初三高三了、心理问题严重要不难上学,家长非常着急:“老师,有什么办能让孩子去上学呢?”

4.海博士:我想这个孩子应该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他可能有一些具体的压力,比如说交作业、老师的批评、同伴的交往等等。那么,这个是不是焦虑症呢?从专业上说,要看孩子一天当中,孩子的学习状态如何,比如说一上学,有的孩子就头疼、肚子疼等各种不舒服,或者是闹情绪。

5.孩子我要告诉你,虽然有人“一考定终生”,但考试绝对不是上学的全部意义,上学是为了生长。除了应试,你还必须学会思考、竞争、判断、选择、坚持……人生最关键的考题从不出现在试卷上,却都是你与世界共处的智慧。长大,才是必修不可的科目!

到了学龄前,这些孩子会更多机率出现分离焦虑,因为感受不了内心与人亲密的感觉而会出现各种担心,比如担心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不愿去儿园不愿去上学等等。

有些穷人家孩子,可能是出于父母的补偿心里,对孩子过度保护,不愿让孩子受一丁点儿委屈,甚至比城里的孩子还要纵容溺爱,没有一点规则方圆,可这样状态下长大的孩子真的好吗?

正是这一道道靓丽的红色,构筑了家校共育的安全交通环境。有了家长的悉心护学,学正小学门口的秩序变得更加井井有条、安全有序。赶着去上班的家长更放心了,年长骑车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感觉到更加便利了。孩子们跟志愿护学岗的家长们更亲热了。上学放学的路上,都会主动跟叔叔、阿姨们打招唿问好。

孩子委屈巴巴地不敢伸手去捡,爸爸在一旁教训道:“你不是不爱上学吗?不上学你就没出息,没出息以后你就得捡破烂。不然你靠什么养活自己?”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