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少年叛逆教育学校哪里好如何弄

想让孩子爱上学习,第一步就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课本上有什么,课本的结构,老师为什么这么讲。先建立思想的认知。明白学习的用处。另外,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智能语音学习助手,直接对学习机提出问题,学习机会智能分析孩子提出的问题,而给出相应的学习资料。即使家长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也可以及时解决学习和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古时孩子上私塾或者跟师傅做学徒,这些都是学习。农耕社会的时候,人们学门手艺就能够生存。现代孩子们上学读书,本质还是让孩子学会生存。家长只有认清上学读书的本质,才不会那么纠结于孩子的现状,认为学习不好就完蛋了。

1.过了几天时间后,或许是因为在幼儿园里认识了新的朋友,晓琳的孩子逐渐适应起来,而晓琳在和老师沟通时,偶然想到了孩子入园那天遇到的那个小男孩,就问道“为什么同样是第一天上学,有的孩子哭闹不止,有的孩子却能这么淡定呢”?

2.其实,这一点恰恰也是育儿焦虑的体现。本来育儿焦虑我们捕捉到的是内卷带来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集中关注。但正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的孩子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出现了负面的影响。所以导致家长有了双重焦虑,既要管理小孩的学习,又担心小孩承受压力过大。可以说,从这一点也可以启发到我们:“育儿焦虑”里的“焦虑”是多重面向的。

3.父母一定要尽早开始学习育儿知识,非常多的家长等到孩子上一年级才开始焦虑,其实更多的埋雷在上学之前就存在:老人宠溺孩子,你怎么之前不管;沉迷于手机游戏、你之前怎么不管;一年级自理能力差,为什么3岁时不开始慢慢训练。见过太多之前不管孩子,却在孩子年龄增大之后拿出高额薪水,请来老师“请帮我管好孩子”,拼命要求住家老师一一完成的,有用吗?

4.而站在孩子教育最基础的需求上考虑,首先是需要让孩子有学上,另外就是孩子最好要上学方便,可以减少孩子上学放学所需要的时间和接送成本。

5.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因---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这是很多孩子最初不上学的真实原因,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因为不想面对老师的“刁难”。而后则演变为更多的“原因”,比如他们会说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好,不能面对老师,跟不上进度,身体不舒服等等奇奇怪怪的理由。

只有父母不断的学习,才会让孩子爱上学习。每个孩子都具有模仿和学习能力,从出生开始,孩子和父母待的时间是最长的也是距离最近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脑中留下痕迹,不论孩子多小,要相信你说的话他们能听懂,时刻记得有孩子在的时候就像有个小摄像头观察着你,为了孩子,也为了你,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爱学习,有良好品格,热爱生活的人吧。

10、送孩子到学校,和孩子道别后,该干嘛就干嘛去。别影响孩子,否则孩子永远不知道他现在该做的就是好好上学。

“双减”,不减责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听陈老师课之前认为是孩子的焦虑造成了家长的焦虑,听课过后认识到是家长自己的焦虑、虚荣、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更好地保护好孩子,以至于造成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焦虑,所以说减轻焦虑才有双减的成效,家长减轻焦虑才是正面作用。

第四位嘉宾: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孙百才认为,只有摒弃焦虑才能接纳并被孩子接纳,实现家庭教育的真正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球教育焦虑的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一出生,家长们便开始了各种陪跑。家庭教育促进、双减策的出台,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在提醒家长减压。最后,青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李克富则从每个家长都会说的“大道理”切入,提醒广大家长——别用道理伤害孩子,针对如何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并用心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做了分享。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