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改造训练营咋办

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直都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话题。中小学的孩子本身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和性格的形成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还很不稳定,特别是一些顽皮好动的孩子,他们在学校犯错误本来应该属于正常现象,课堂上做小动作说小话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通病,但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对孩子的管教方法也不尽相同,尽管不同老师管教孩子的方法方式各有特点,老师对孩子都没有恶意,但是,孩子们来自千家万户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长对老师管教孩子的方式持有不同的看法,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而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寄希望于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基础。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一定是父母和学校正确引导的结果。

现在孩子们是在初一阶段,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当孩子们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之后,就能够更好的去面对之后六年的中学阶段的学习。所以初一这一年是很关键的,不仅我们老师要努力,家长们也是需要努力的。初中阶段跟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不管是难度、深度、广度还是其它的方面都是增加了的,所以初一阶段不仅要帮助他们适应初中的学习,还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也因为各个方面的不同,家长们也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了,不要像小学阶段时的那样严格的去要求他们,让他们一定要考多少分。

学生的负担过重,这是多因素造成的,学校、老师、家长、孩子自身、政府和社会等,所以“减负”必须各方联手,大家各尽其职,把自己的责任负起来。学校要回归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把教育供给做好做到位,不能推卸责任;老师要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精心设计和统筹各科作业,提高课堂效率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锻炼和娱乐的时间;家长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合理规划好孩子课外拓展的时间;政府要把义务教育做得更公平、更均衡、更优质,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真正缓解家长的择校焦虑;我们的社会要改变人才观,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任何工作都值得尊敬,只要能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能够服务社会,都是光荣的职业。

研究得出的结论:所有孩子智商测试的结果并不存在显着的年龄段差别,但孩子学习成绩却相差很多,根源就在于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智商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被分配到这个学校的孩子的父母担心孩子,担心自己的安全在学校受到危害,我担心学校的环境不合,父母的担心不是道理,孩子们经常吵闹,如果赶到工地,很容易发生危险的事情。

设立一个读书月:朋友们,建议大家,在家和孩子设立一个读书月。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初步的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一个月恰恰可以养成一个习惯,这一个月的读书气氛很浓厚,天天读,就会养成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好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养成,引导他们每天阅读10~20分钟,坚持下去,随着日积月累的书籍智慧体现,孩子的自律、积极包括学习动力理解能力都会大有提升,如果孩子缺乏阅读时间观、或者没有阅读的兴趣需求,建议家长先让自己成为爱阅读的环境感染者,一个喜欢阅读的家长也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

“只有在集体和老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所以,作为家长如果您想慎于始,首先看到孩子的什么?优点,激发他的上进心。他的这个行为会再次出现,好习惯因此就养成了。孩子做了三件事,两件做好了,一件没有做好,这个时候您要去看哪一点?好事,把这两件好事先固化下来。那么这些小的行为,久而久之行成惯性。就变成好习惯。这种小善持续变成大善。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