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少年管理学校可靠吗怎么办

16岁的小安患有中度抑郁症,她妈妈也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小安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回家两次。他坚持说小安的抑郁及小安妈妈的焦虑,都是因为她们“太脆弱”。由于得不到爸爸的支持和关心,小安妈妈把独自带孩子的焦虑和不良情绪传染给了孩子。儿童适应障碍一般会出现在明显的生活性应激事件发生后,常表现在情绪和行为两个方面。情绪方面如烦恼、恐惧、焦虑、紧张等,行为方面如拒绝上学、选择性缄默等回避行为,高年龄段的孩子可能会伴随消极的认知、对自我的评价降低等,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有的家长选择说教打骂孩子,让孩子迫于家长威严下继续上学,但是这种方式效果并不好,孩子是上学了,但是心却不在学习上,最终也学不好。

1.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过度关注,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关注孩子学会了哪些特长?但这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结果呢?厌学现象比比皆是,厌世情况也偶有发生!

2.有些父母不愿放手让孩子做主,总是过分参与孩子的事情,他们一会儿指挥孩子喝水,一会儿要求孩子看书,一会儿又要求孩子做运动。

3.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从不想去上学到拒绝上学,父母再凶狠的责骂、老师再充分的理由、同学再热情的唿唤也无打开这些孩子的心门,厌学拒学已然成为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4.幼儿园、小学以来,家长付出了那么多,到了中学,按照教育预期,孩子应该是阳光独立、积极向上的优等生。但事实是,很多孩子朝反方向发展了,叛逆、不愿学习、爱发脾气、沉迷手机、不愿沟通,甚至弑师弑母。

5.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在家庭教育上很专业,学“孟母三迁”,为了孩子上学砸锅卖铁买学区房,但却不愿陪孩子参加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活动;有些家长深谙《傅雷家书》的篇章,并将其买回家中反复研读,但却始终没有和孩子促膝长谈过。

她本来是一名中专学生,毕业之后就开始工作了。和很多同学一样,做着不满意的工作时,才意识到了学历的重要性。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听家长的话好好学习,但是她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她没有放弃。

后来,孩子不再提不上学,但上学的精神头儿却始终提不起来。上课走神、做作业拖延,答应好的事也总是不做,家长非常着急,实在说不听,只能上手打孩子了……

他继续说我孙子上学真是累坏了儿媳妇,我也没办,只怪咋没文化,不像你能辅导孩子,你儿子如果有了孩子你媳妇可要轻松的多了。

到了上学年龄,家长费尽心思找名校,投名师,把最好的教育给与孩子,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的成长付诸了全部心血。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