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不是所有孩子叛逆有办法吗

现在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许多学生厌学情绪比较突出,经常迟到、旷课、逃学,拖拉磨蹭不完成作业,课堂上注意力分散,特别是之前在疫情期间,网课效率低下,有些孩子沉迷手机和网络,学业成绩下降明显,甚至有各种不良行为,心理问题更加明显。这种低分厌学问题,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很多家长为此焦虑不堪,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家长不会管,学生不爱学、不会学、学不会。如何破解孩子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成为了当前大部分家长所面临的棘手课题。家长自身要养成一个爱阅读的习惯,比如经常在家里阅览一些好的文章、杂志,为孩子做榜样。当孩子看到大人在认真阅读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拿起书跟着大人一起进入阅读的状态。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要注意方式方,叛逆的原因也很多,比如人际关系紧张、学业负担过重、逆反心理、厌学情绪等,可怜天下父母心,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多一些理解与反思,少一些批评与责备。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中最美好也是最没有安全感的阶段,家长需要用包容和爱满足他们,防止悲剧的发生。

36、人的基本性格和思维模式,在六岁以前已经初具规模,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已经基本定型了。培养良好习惯,关键不在学龄后,而在学龄前,不在学校,而在家庭。良好学习习惯不过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引申而已。如果家长把孩子惯得懒惰任性,散漫没规矩,自我中心无责任感,教师要培养他的良好习惯,就等于面对一张涂得五颜六色乱七八糟的纸,根本不是白纸,你得先把他擦干净,然后再重新作画,可想而知你有多费力。

如果孩子本身性格内向、胆小、任性、孤僻、不善交友或本身学习能力不佳,家长在照顾孩子时过分保护、溺爱或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却缺乏情感的支持,学校里老师比较严厉、同学之间矛盾等,都是引起厌学的原因。除了学生有焦虑心理外,家长也会为孩子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不适应而担心不已。

耿书霞园长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从三个方面重点讲述了如何轻松应对幼小衔接:何时衔接?衔接什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强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态度习惯、能力和品质是一个人终生发展的需要。科学的幼小衔接必须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做好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衔接,社会情感与适应能力的衔接,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的衔接。

孩子会不想离开家人,本能地拒绝接触那些,可能再次被他人侮辱欺压的场所,这确实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些孩子厌学的真正原因。

孩子不去上学,家长应该首先搞清楚两个问题:老师是不是有更换或者课堂上有没有被严厉批评过,是不是同学有矛盾或者被欺负了。先了解清楚原因才能解决好问题,大部分的孩子是因为这样的外部因素导致的不敢去学校而导致厌学,如果确实是这两个原因家长就要积极和老师沟通了,看看孩子是不是哪些地方做的不对,争取和老师达成一致意见,也让孩子明白只要自己能改正,老师还会认可他的,第二点就是要和对方家长接触一下,力争能让两家坐在一起来沟通,毕竟孩子还小,家长的介入还是有大作用

今天,给大家出四个解决厌学的小妙招:很多情况下,孩子上学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去努力。有孩子说,我考试成绩好,我爸妈开心了,我也就快乐了,这像是在给大人学习,完成任务,自己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孩子就会缺乏自身的内驱力。父母应该心平气和的跟孩子聊天,问他不爱学习的原因是什么?了解原因并建立学习目标,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孩子不能吃苦,不能坚持。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