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抚州宜黄叛逆孩子的军训学校

孩子厌学表现在两方面,外在是影响学习,更深的原因是孩子们的心理、社交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出了问题。当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原因。四,创造学习型家庭环境。“养鱼先养水”,父母自己以身作则,带头阅读,控制情绪,减少家庭矛盾。积极关注孩子的正面行为,通过奖赏鼓励强化孩子对求知、学习的兴趣。孩子既然发生了厌学问题,就不要老是揪住这个问题不放,而是在找到原因之后,积极发现孩子在学习问题上的“闪光点”“可爱点”“兴趣点”,给孩子减压,纾解他的压力。

家庭的和睦和稳定是孩子未来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础。有多少人看了《少年的你》留下了伤心的眼泪。校园霸凌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但又时刻发生的事。

1.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可以让孩子在入园以前提前认识老师,最好能和老师多接触。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切忌用老师来吓唬孩子。

2.电视剧《小欢喜》中的乔子原本是快班里的尖子生,但是摸底考的时候却交了白卷,几次考试下来,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的名列前茅直线下滑,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乔子的妈妈非北大清华不上的期望造成的巨大压力,让乔子喘不过气来、出现严重的厌学状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孩子一旦没考好,就会觉得对父母无交代,从而产生愧对父母的情绪。而这种不好的情绪,则会让孩子陷入更加低效的学习中。从而越来越讨厌学习。

3.②家长重新调整自己的身份,帮助孩子解决难题。孩子厌学,需要家长共同解决。如果家长已经弄清楚孩子厌学的原因,比如感觉功课太难、不喜欢学习环境、某位老师或者同学等等,家长要向孩子传达“同盟”身份,你是帮助孩子,为孩子好,愿意和他一起解决难题的。孩子会更加愿意积极解决“厌学”这件事情。

4.孩子虽非装病,但大多数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不愿意上学,或者是在害怕什么,7-8岁的孩子,只能意识到内心中难受的感觉,但自己找不到原因。

5.奶奶虽然身体还算硬朗,能照顾聪聪吃饭穿衣,接送他上学放学,但也一直被几个问题困扰:她和聪聪有两代的“代沟”,孩子有些事情,不愿意和她说;聪聪由于口齿不清,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门口,小伙伴们不愿和他玩,甚至有人埋怨他“不会说话”,久而久之,聪聪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从小就该培养的社交能力受限……

要想解决厌学问题,首先要找到产生厌学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所在。可能是孩子承受压力过大,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等,也可能是青春期的情绪波动。那么家长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生活意识,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习的成就感、兴趣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过来想,鸡娃的父母们如果鼓励孩子打小多说话、多与他人辩论,或许孩子在出现厌学情绪时会更有能力表达出自己厌倦那所学校或那个班级的具体原因,比如某个教师对其有偏见、某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与自己不相符合、校园暴力、喜欢的异性有了其他的男女朋友所以感到沮丧、因为进入了青春期暂时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所以想暂停学业纷扰冷静一下……鼓励孩子多去抱怨细节的好处是,孩子抱怨得越多,大家越能发现问题的细节,越是可能“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一般性问题”,当我们“问对了问题”,其解决策略会自然浮现出来,不仅家长能看见,孩子自己也会更加理性,更有能力提出解决方案请父母合作执行。

家长们的焦虑有两大特点:一是各个阶层都在焦虑,不仅普通百姓焦虑,中高收入家庭也焦虑;二是孩子一出生,甚至尚未出生,家长就开始焦虑,想方设让孩子上更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

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父母和孩子第一次“小别离”,焦虑的不只是孩子,还有父母。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们哭得撕心裂肺,又心疼又着急,焦虑程度甚至超过孩子,担心孩子会不会哭、会不会乖乖吃饭、会不会有人欺负孩子……如果父母每天总是为诸如此类的还没发生的事情担心,自然会流露出焦虑的情绪,孩子很敏感,会捕捉到,从而给他造成“幼儿园不是一个好地方”的感受。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