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有没有青少年发展的学校有方法吗

总的来说,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症是都会经历过的,作为家长在选择园所以及老师,做好力所能及帮助她熟悉幼儿园熟悉老师,提前建设心里,建立安全感,接纳孩子情绪,理解他并合理安慰。孩子的爷爷将目光拉远,盯着火车外面的风景。孩子的父亲抱着孩子的奶瓶,脸上有着说不清的焦虑。孩子的奶奶看起来并不聪明的样子,拽着爷爷的袖子看着车内过往的人群显得十分窘迫。

据调查,现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现象已经很严重,近视的孩子也越来越小,7月份的时候,专家在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指出,3岁以下儿童尽量不要使用电子产品,3-6岁孩子若非要使用电子产品必须控制时间。

孩子们从各自家庭中走出来,独自尝试集体生活,每个孩子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其实,这同时也是为人父母的我们与孩子第一次“小别离”啊。不少家长为此也十分焦虑,寝食不安。

我们都知道孩子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父母应该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电子产品,防止孩子沉迷其中呢?

晚上9点,一个家长给我打来微信,电话一接通就很着急地说:“孩子不是不上学了嘛,去年孩子参加了完特训营,我也报了实操班再听线上课,慢慢孩子去上学了,这几个月都没事,这两天老家有事,我回来了,想着让孩子跟院长连个线,孩子同意了。我就想今天给孩子请一个小时假出来一下,弄完再回学校。结果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说‘你家孩子儿回不回来都中,反正在学校也不学习,作业也不写……’我都可焦虑。”

会议指出:由于网络教学的特殊性,各位任课老师应更加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答疑解惑,防止学生沉迷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各年级以学科组为单位,制定为期一个月的教学计划;各班班主任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防止学生出现安全问题。

先了解是在什么情况下玩上手机的,是家里的家长总是在孩子眼前玩手机,而忽略孩子了吗?平时孩子在家的时候作为家长,你们又在干些什么呢,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也更需沟通。已经沉迷了,过多的说教只会起反作用,不如多花点时间陪孩子,与他进行亲子互动,亲子游戏,或者室外活动,减少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

适当地接触电子产品,能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如果孩子养成习惯,沉迷于电子产品,那就得不偿失了。有些孩子喜欢在电脑上看动画片,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不让看就哭。与此同时,孩子变得性格孤僻、眼睛近视、动手学习能力差,这是父母最为担心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