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南京浦口青少年叛逆教育学校

当孩子出现厌学问题时,他们需要的是理解与包容。家长应及时关注并帮助孩子分析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孩子遇事总是容易焦虑,作为父母究竟该如何引导?对于每个人来说,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焦虑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体验,处于紧张状态的孩子,意识活动常常会受到一定的干扰,那么作为家长,如果孩子容易焦虑怎么办,要如何缓解孩子的焦虑心理呢?

其实,读书并非读书本身,读书是一个培养素质的过程,好的习惯一般是在读书中培养起来的。读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而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养成好的习惯。这习惯包括如何求真,如何养善,如何达美,如何做人,如何更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学习和生活。

几乎所有不爱去幼儿园、不愿与大人分别的孩子,都不是莫名其妙、故意消磨大人的。如果,家长不能以稳定的情绪陪伴、接纳孩子,孩子就没有心理能量独立于父母。看到父母离开,就像看到自己的精神源头枯竭,而歇斯底里地哭喊,其实就是在为自己唿救。

首先、家长应该同平常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他们本身压力就不轻,作为家长应该淡化高考气氛,让孩子自己去复习,如果过分地关心,会让孩子产生要是考不好对不起父母的想,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不利于孩子考试的发挥。

即使孩子有学上了,怎样能让孩子能跟上校园生活,不与同龄人脱节?王剑婷说,孩子去上学,并不是“学什么”那么简单,在学校中更重要的是学习社会规范与人相处。“12岁的年龄入学,如果智力正常、能良好沟通,可能人们会觉得她学习一年级的知识很简单,但适应集体生活是有难度的。直接进六年级,从知识积累来讲太紧张了跟不上。”王剑婷说,这个孩子需要解决的是“社会再适应”的问题,突然进入学校能不能适应,除了知识水平能力,孩子目前其他的各方面能力符合哪个年级,这些都是需要评估的难题。学校是一个社会群体,孩子该如何融入,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适应追赶,是目前最应关注的问题。

家长指导孩子制定暑期计划,合理安排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坚持早睡早起。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孩子每天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培养规律作息习惯。

写作中要注意对主题词的深层次解读,一个词语往往具有多种含义,“习惯”在字典中主要有两个意思:①作为动词,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这对应的是一种逐渐适应新情况的状态。比如“多年以来,我已经习惯了长沙的天气”就是这个内涵。②作为名词,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比如说“好习惯”“不良习惯”。

“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生活半径增加,脱离家庭学习、生活的时空可以适当延展,但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依然是家庭。学校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生活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家长应当正视儿童在家庭的时间,不应完全采用‘外包’手段,合理安排儿童在家学习和生活。”陶琳说,“不论是在职还是全职家长,首先要做到心态的调整,承认家庭教育的价值;其次,应当主动学习教育的方,做好对孩子品行的引导、习惯的养成;最后,对于孩子学业的具体指导,应当信任学校,家校共育。”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