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头条新闻专教叛逆期孩子学校有办法吗

3、让孩子的好朋友做孩子工作。孩子正是上学的年龄,不去学校了,也不是办法,家长没有办法了,可以让孩子的好朋友来做一下孩子的工作,孩子和孩子之间还是有共同话题聊的,让孩子明白家长的苦心,体谅一下家长。安抚好家长,又接着和孩子聊,其实孩子也想做好,也想得到家长的认可,但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家长越是唠叨,就越对抗,越不愿听。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已经到了对抗的状态。

孩子读初三就要中考却学习懒惰解决“学习懒惰怎么办”只须一招,先让孩子停学,这是欲擒故纵,顺从孩子意思,安抚情绪,然后让孩子设计外出旅游方案,让孩子反复修改出行计划,直到满意为止,在计划书写中,让孩子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出行线路的选择让孩子重温更多的地理知识,然后是出行费用的计算、交通工具的选择,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孩子明白数学的这用性,旅游地的选择刻意选择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学府,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兴趣,树立读书的使命感,一个星期的旅行回来,孩子竟主动要求上学读书了,并从此爱上了学习,这一绝招的妙处在于,体验式学习让孩子重燃学习兴趣,并释放学习压力

我们之所以送孩子上学,并不是因为孩子必须要上学,而是因为他们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是一个人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而必须经历的过程。

蹲下来,孩子不必仰望老师,关系变得平等了;蹲下来,老师能跟孩子平视,能更好地注视孩子的目光;蹲下来,老师和孩子距离近了,可以温和地说话,有效得沟通;蹲下来,近距离、平等、温和、真诚的注视,老师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也近了;蹲下来,老师拥有和孩子同样的视野,看到她所见的画面,更好地了解他正在经历的感受。蹲下来,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不仅仅是种身体的姿势,更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他们的世界,温柔地陪伴,耐心地对话,这样孩子才更愿意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新生一年级的生活,郑老师可以让那么多小朋友喜欢,让孩子爱上语文,爱上中国文化。

不管是早教还是上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习了多少实际的知识,中国的教育大环境,上学有一半甚至大部分知识是为了高考,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习惯眼界和见识,上学之后是有目的的,功利化的,而早教不同,学知识都是扯的,培养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何为学习能力?接受万事万物的能力,早教培养的应该是这个,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何愁以后不会学东西呢?

让孩子高兴,对学习有兴趣,他们就爱学习,操心学习,主动学习,产生求知欲望。这种状态不用家长陪伴、督促、监督、强制、强迫,孩子也不淘气、抵触。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可以事半功倍。这是家庭教育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重视,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代表着以后的求学之路是否坦荡。因为每年都会有很多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无缘高中,最后无奈只能辍学出去工作。

我知道,有部分孩子经历过托儿所的学习,也有不少孩子直接是从家庭来到我们幼儿园,我也能够理解作为家长的欣喜和激动之情,因此,我想提一些建议,让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