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厌学教育机构如何是好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也逐渐被家长认识到多么重要,家长们也一直在努力,毕竟孩子是自己的,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许多家长开始学习孩子教育管理知识,情况会越来越好。当前,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越来越重视。未来很多职业对视力是有要求的。不重视孩子的近视问题,相当于影响了未来孩子的职业选择。如果因为视力的原因与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孩子和家长都会抱憾终身!

我遗憾的是,当今的妈妈们,在孩子早期训练时,似乎社会给予我们的帮助非常之多,多到让我们眼花缭乱,而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真正困境其实是在上学之后。虽然融合策在完善,资源教室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煎熬和考验仍然充满了上学的过程。

了解情况之后,心育导师经常与孩子沟通,得知父亲从未带孩子看过电影,便主动邀请孩子看电影,慢慢地让孩子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关爱。同时从家长角度入手,劝导家长要平衡情绪,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多与孩子沟通。渐渐地,男生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厌学、情绪不自控的情况逐渐减少。

孩子上学之前,我对学校的概念还停留在90年代我上学的时候——一年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校表现;作业是学生做,完成情况自己负责,做不完的学生挨老师训;需要交钱的时候找父母,开家长会的时候找父母,其他时间各忙各的。

在十几年漫长的求学路上,因为枯燥的学习历程,冗长的学习时间,孩子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厌学的情绪。教育部门此前便做过调查,在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至少有15%以上的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而如何帮助孩子调节厌学的负面情绪,成为家长、老师、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七八十年代,上学就是一件特简单的事,年龄到了自己去学就行,学校不会要什么房产证、学前教育证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们基本都可以实现在家门口上学,大家也不会为孩子挑拣学校,因为学校基本都一样。

作为家长,谁能体谅孩子该上初中时的纠结。谁能体会摇号前的紧张?有的孩子学习好,也许早早的被一些学校招走了,但学习平平的孩子们呢?哪个家长甘愿孩子去三流学校上学?

我小学毕业后,父亲没有再让我继续上学,告诉我,“家里供不起两个孩子,只能供你哥哥,从明天开始你就跟着我干活吧”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