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实测分享特训学校合吗咋办

不可否认,让孩子考出漂亮的成绩、升入理想的大学,这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成果,但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如果家长把“好教育”标准仅仅局限在孩子的考试的高分数上,把家庭变成了孩子的“附属学校”,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人格培养,那就一定不是“好教育”,甚至离“好教育”的标准越来越远,最终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仅扰乱课堂秩序,孩子也根本无法进入学习状态,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学校“劝退”的情况。所以在入学前,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提前理解学校生活的各种结构化规则和行为准则。

现如今,很多青少年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不愿意去上学,这让家长非常头疼。青少年厌学有的时候并不是孩子不爱学习,而是孩子出现了心理障碍,导致孩子无心学习。针对青少年厌学心理咨询和辅导,青少年特训学校有以下几个建议:

1.陈先生说,发觉孩子的转变是在他读初一升初二的时候,那段时间孩子患了肺炎,请了一个月病假没上学。“由于一个月没上学,再回去上学有些知识跟不上了,所以他产生了焦虑、抑郁各方面的情绪。那时候没留意孩子,我们关注得不够,因为经常上学、上寄宿学校,以为学校就能够搞好了,实际上家庭教育也很重要。”

2.因为孩子多了就嫌“房子小了,家里住不下,于是就想换个大点的房子”,“孩子大了要上学了,想给闺女买一套学区房”。

3.所以个人观点认为,在孩子还不明白未来会面对什么的时候,父母要主动担当起责任。告诉他不上学他未来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遇。

4.首先,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上。和孩子说明白,上学是义务,是责任,也是将来进入社会的台阶(态度要和蔼,否则别讲)。

5.有限的教育资源,催生了父母的“教育焦虑”,而父母的教育焦虑又直接作用到孩子身上,推着孩子不断往前走,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还有些学校以体育锻炼为抓手,要求孩子回家后做一项体育运动。第二天相关课程前,老师会让孩子们说说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或者现场展示一项体育运动。

暑假接近两个月的假期时间很长,长到孩子完全从上学的紧张状态中走出来,适应一种放松的生活方式,并且沉浸其中,所以在紧张的上课生活即将重新来临的时候,他们会觉得非常痛苦。

这位妈妈说她家境小康,不愁吃喝,孩子上学后,原本以为一家人的心情会豁然开朗,可结果却截然相反,老公和孩子的情绪总是很低落。

了解清楚孩子哭闹的根本原因,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面对孩子不同的原因,需要作出的解决方也有所不同,用对了方才能真正让孩子停止哭泣,积极上学。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