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分享攻略】正规叛逆期青少年教育学校有办法吗

根据我们个案经验:孩子厌学逃课、抑郁或狂躁、游戏瘾、学习动力不足、多动、自闭、叛逆、身体疾病等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产物。凡是父母愿意接受现状,愿意配合找出导致孩子问题的自身问题原因并因此改变的,效果好而快,凡是按世俗思维只想对孩子下功夫而不愿寻找并改进自身问题的,孩子难于改变。无规划:我想孩子养成这些习惯,我要孩子拥有这些品质,我希望孩子有幸福的人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但是具体怎么做没有目标规划,想一出是一出,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孩子们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它。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偷窥的人正是父母。孩子无直接说出口,是怕会伤到父母,哪怕背着父母,孩子也不愿承认真相。

1.孩子上学后,学校教育依然替代不了家庭教育。老师每天所做的只是“浇水施肥”,而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是孩子日常所需的“阳光雨露”。离开了家长日复一日的努力,单靠老师在学校有限的付出,孩子很难成长为“参天大树”。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教育孩子确实很辛苦,但如果父母真的为孩子好,就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

2.他曾跑到工地上拉回因为想赚点快钱就不读书的孩子;跑到网吧拉回沉迷游戏对学习没兴趣的孩子;跑到家里拉回因为父母原因不让上学的孩子。

3.现在有好多的学生,出现了什么现象呢,(就是)当你不满足我的什么条件,我就不上学去。我这几年在与(家长和)孩子交流过程当中,(发现)有好多家长在抱怨:“老师,儿子昨天因为手机的问题今天不上学去了”、“老师,孩子因为玩游戏,昨天(只)玩了半小时,本来应该玩儿一小时,因为没答应(他),他不上学去了”、“老师,因为他这段时间我没满足他(一些)需要,他不上学去了”。因为孩子在要挟你,你在利诱他。

4.有些家长有意无意地将上学当做对孩子的惩罚,动辄就说“你不听话,送到学校让老师管你”,“上学了,就没有你的好日子过了”这一类的话,使孩子对学校、老师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感到恐惧,以致形成了不愿意上学、害怕上学的心理。

5.对于父母来说,他们对孩子最重要的支柱。首先多支持,关爱孩子,多跟孩子沟通,和孩子学着做朋友,多了解孩子的内心变化,掌握他们心理动态,及时接收孩子的救助信号。及时发现孩子早期行为情绪方面变化的一些苗头,比如说爱说爱笑的孩子突然变得内向,不愿上学,不愿意出去跟朋友玩儿,或者不愿写作业,或者无故发脾气,这个可能都会是早期的一些信号。同时要告诉孩子,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告诉家长,家人会是你坚强的后盾。

每天上学前要给孩子测量体温并观察孩子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热(体温达到或超过37.3℃),或其他症状如:乏力、干咳、腹痛、腹泻等,应暂停上学,戴好口罩到附近的发热门诊就医,并及时告知学校老师。

假期因为不用上学,很多孩子养成了晚睡晚起甚至熬夜通宵的习惯,开学前几天父母要让孩子的作息时间慢慢调整到和上学时一样。

首先帮助孩子认识时间的重要性,给孩子规定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时间,如果拖延了,自己就要承担后果,比如上学迟到了,自己去和老师解释接受批评,孩子在体验到惩罚后,就会意识到时间是有多么重要。

那怎么才能让自己不在一大早就对着磨蹭拖拉的孩子大发雷霆,让孩子愉快自主地起床上学呢?今天我就陪大家一起来掰扯掰扯。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