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针对叛逆孩子开设的特训营有办法吗

此前曾经有报道,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显示,约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多数家长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他们过于关注孩子学习,缺乏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劳动、运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从不少操心,进步了不断加油寻求更好,退步了督促努力期望更高。有些居家隔离的家长就会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习跟不上,也没有网课学习,于是在家不停催促孩子学习,甚至把焦虑的情绪已经转嫁给学生了。

宝爸宝妈们,你们平时都有什么方预防宝宝近视呢?如果宝宝沉迷于电子产品,都是如何转移TA的注意力的?欢迎留言和局长一起探讨。

1.手机是如此迷人,让我们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朋友圈更新了没,看资讯更新了没。晚上睡眼惺忪,还要恋恋不舍再看一眼手机,再翻翻资讯。走路时要看手机,吃饭时要看手机,开会时,偷偷看手机,更是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朋友聚会,大家围坐一圈,说不上几句话,就各自低头看着手机。曾经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儿女们回家看望八十多岁老母亲,却围在老母亲身边只顾低头关注手机,把年迈的老母亲晾在那里。这种“团聚中的孤独和凄凉”,是该怪手机还是该怪沉迷手机的我们?

2.这几件事看似各自独立,实则也有一定的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是学生学习压力太大,以至于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当然,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保持合理的压力对学生学习还是有一定好处,但是必须要有底线,俗话说物极必反,当压力大到孩子无承受的时候,有些孩子可能会躺平,得过且过,不再努力。有些孩子可能会彻底放弃,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学,可能还会放纵自己,进而到虚拟的游戏世界里称王称帝,你没看到连一个校长都沉迷游戏不能自拔,你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如何能管控自己!最后,也是最可怕的,有个别孩子会自暴自弃,厌学进而厌世,走上不归路!

3.白天黑夜没有区别,不知道今天星期几,作息没有规律,不注重个人卫生,疯狂沉迷刷手机或者别的电子产品,睡眠失调,食欲不振,情绪起伏不定,没有目标,焦虑,迷茫,有过轻生的念头,渴望同人交流,惧怕熟人接触,否定自己,对身体的各种不适表现麻木。

4.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手表电话、自备PAD等电子产品进校,家长可通过生活指导老师、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学生也可通过校园电话与家长联系。

5.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的是,整个游戏圈和游戏相关者对于策态度、游戏的污名化是尤为敏感的。这与游戏不受社会主流待见的历史有关,也与最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提到的“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的要求有关。

由于工作事务繁杂,自己老是借口忙而放松学习,即使学习了,也只是面上的学习,这实际上是学习上懒惰的表现,是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够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在新形势和任务面前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广学博览,尽可能地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要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无论是物种丰富的动植物、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还是别具地域风情的生产劳作活动等,都能让孩子们习得知识,获得成长。在节目开始的成长打卡实验中,面对来自电子产品的诱惑,大多数孩子选择与可爱的小动物互动相处,这说明大自然对孩子是存在天然的吸引力。对于在充斥着电子产品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萌娃们,大自然不仅带给孩子们玩乐和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能带来对自然万物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家长在成长教育中,要带孩子们多多走进自然,减少孩子们对电子产品的过分依赖和沉迷。

爱阅读的孩子,专注力也会很好,他们不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能够主动、专心地学习。而“双减”策,需要家长培养这样的孩子。

手机是交流通讯、获取知识的工具,现实中却成了一些孩子的“游戏机”,扫描做题的“好帮手”,一度沉迷其中。甚至有学生利用手机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最终误入歧途等。学校明确规定,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将手机带入校园。同时,利用学校公众号平台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推送,发放家长的一封信,及时提醒家长注意管控学生在家使用电子产品情况,节假日让孩子锻炼身体或参加公益活动,引导培养孩子的课外特长,如绘画、书、球类及其他运动等。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