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滨州惠民叛逆期孩子改造学校合吗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每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父母做到对孩子真爱的前提是承认:孩子是一个*的人,不是“我”的附属品。落实到教育实践上,就是父母要牢记并遵守“平等尊重”的原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基本原则。

经历了漫长的假期,从家庭回到学校的孩子们,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的情况,他们变得紧张、担心、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好等,甚至会有一些身体上的不舒服,如头晕、乏力、胃痛等表现,这个可能就是“开学焦虑”。

1.如果孩子对上学感到害怕或焦虑,一定要确保老师能给到孩子温暖的关注和额外的爱。不要在门口徘徊太久,也不要偷偷熘走。回避分离的感受,并不能让这种感受消失。父母和孩子说“再见”之后放学又回来接他,有助于孩子相信分离是可控的。

2.从以上两个上学难问题案例中可以看出,对于不少多动症孩子而言,上学意味着很大的挑战:在经历了因注意不能很好集中被老师批评,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和同学们格格不入,身边同学对自己的不理解,甚至在经历了被孤立和被排斥后,孩子很可能已经对这样的环境感到压力巨大和痛苦不已,而有些孩子苦苦支撑着,可能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去上学父母就会感到开心。坚持上学这件事本身对这些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件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事情了。只有家长转换视角,才能感受到这一孩子为了父母做出的努力。

3.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交通事故,大部分都是孩子单独外出没有家长看护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家长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总是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对于孩子提出独自上下学的要求时,家长往往内心会比较纠结,生怕孩子在学校途中出现什么问题。以下就给出家长4点建议,在孩子独自上学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他的安全,家长也更放心。

4.家长对孩子的质疑、缺少陪伴、过度关心学习成绩,忽略兴趣爱好等问题,给他们造成过大的压力,使孩子产生焦虑、厌学等情绪。

5.邻居家的女孩子,就属于典型的晚长型。在她7岁的时候,身高比同龄孩子要矮3cm左右。但是,女孩的妈妈并没焦虑,反而安慰女儿:“你的腿那么长,一看将来就能长成大高个,不用急,上学不要跟人家比个子。”

一方面,学校要组织公益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在发现未成年人有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形时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必要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

还是要说一遍,焦虑是对未知的恐惧。当孩子心情焦虑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比如,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唿吸,在关注一唿一吸间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给孩子一个拥抱,轻抚孩子的后背。如果孩子长大了,接受不了这种亲密的身体接触,家长可以教孩子进行蝴蝶拍,自己给自己一个拥抱;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动起来,做做操,跳跳舞。

中产及中产以下阶层家长之所以对孩子的高考更焦虑,其实是生存焦虑的体现。这种焦虑,本质上是对未来的恐惧。父母认为,孩子只有考上好大学,将来的生活才能轻松一点。这样想,似乎不错,但宏观地看则是不切实际的。关于工作、爱情、婚姻,父母已经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烦恼,孩子一样都不会少。

那些让家长们整日焦虑不安的孩子,小学老师的普遍反映集中在孩子“太小”(其实生理年龄已经到了上学年龄了)、孩子没“长熟”就上学了、孩子有问题、上学太早了、学习能力不足、幼儿园没教到位...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