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淄博桓台青少年心理行为矫正学校有办法吗

又开学了,看着熊宝宝们都上学去了,幼稚园的家长们开始偷着乐了吧?终于解脱了,自己可以休息一会了。可那些上学孩子的家长就未必能轻松了,孩子学习这件事可是要求家校配合,爸妈们上班辛苦一天,回到家还要督促孩子作业。这些问题是习惯问题吗?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时间观念的影响,一年级新生没有时间观念,并不能从“反复在书包里翻翻拿拿”这个行为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所以,我们就要在幼小衔接的暑假,帮孩子去建立一个时间观念,在生活时间上为上学考学做好准备。

作为父母,无论是面对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经济支持,让他们完成学业。如果孩子出现了厌学的想,父母应该积极的引导孩子,让他们明白未来的美好前途必须要靠自己去争取,只有通过上学,才能够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

1.当孩子年少时,父母要多牵着孩子的手。送他上学,接他放学,一路欢歌笑语。孩子上学时,父母努力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保障。父母工作之余,多看书学习,多跟孩子讨论。节假日,多陪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带着孩子多爬爬山,奋力爬上山顶,让孩子体验拼搏带来的甘甜滋味。

2.“双减”策落地后,孩子们是开心了,可是家长们却越来越焦虑了,补习班被取缔之后,孩子们就少了一个学习的途径。

3.有焦虑是很自然的事情。非常年幼的孩子害怕黑暗,或者学龄儿童担心交朋友,这都是正常的。但有时正常的童年焦虑会演变成更严重的事情。一个年轻的女孩可能害怕离开她母亲的身边,甚至不敢上校车,或者一个焦虑的男孩可能需要经常对一个月前发生的事情放心。

4.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杨雄发现,更感焦虑的家长通常处于中产阶层,不少是通过个人奋斗考进大学、改变命运的70后、80后,他们期待孩子能复制自己的经历,对孩子的升学焦虑强烈。

5.近几年来,我们遇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咨询的时候说,孩子有焦虑、抑郁、双向情绪障碍、狂燥症等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无正常上学,办理了休学。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时候,变得小心翼翼,什么都不敢管了。

小凯是个焦虑的孩子。拿到习题后,他不会仔细读题,提笔就做,一做就错。因为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日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他患上了抽动和斑秃,得每天戴着帽子上学。父母跑到了广州、上海的医院,花了10多万,也无法治愈他的抽动和斑秃。

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需要靠家长和老师的提醒来安排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家长会按时叫孩子起床,接送孩子上学。在幼儿园由老师安排孩子的活动和作息,他们自己对时间的认识还比较模煳。小学的上课时间和幼儿园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家长可以借助计时器、钟表等工具来让孩子认识时间,告诉他们到了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比如有的父母可能会问孩子,「你好些了吗?你还恐惧上学吗?」这些问题看似在关心孩子,其实是在给孩子传递焦虑:你赶快恢复正常吧!至少表现出有所好转,这样才能让我们全家人少些担心。

说到朋友的问题,看到有家长说过,孩子上学就是为了学习,不是去交朋友的。但是从孩子的体验来看,在学校没有朋友,就像自己在家里上网课一样,孤独痛苦。有朋友,孩子就感觉周围一片阳光,做什么事情都会充满活力,对学习有正向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