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科技通报阜阳界首叛逆孩子军事化魔鬼训练营怎么办

日前,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调查,共有51万名家长参与。调查显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受访家长感到焦虑,的受访家长表示焦虑来源是自己很难辅导好孩子。“双减”政策实施之后,的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中等收入群体缓解比例更高。分析:家长的这种过度焦虑,根本原因在于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父母的期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能够极大地促进孩子的成长。但期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期望值过高,脱离了实际,那么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当然,如果期望值过低,不经努力就能实现,也没有意义。只有适度的符合客观情况的期望值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可以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远目标。将期待焦虑转变为可行的动力。

孩子在学习上得不到家长认可,老师认可,没有成就感。比如某一次考试考的不好,老师家长不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而是老师批评,家长埋怨,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产生厌学问题。其实孩子天生都是爱学习的,由于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获得不了学习的价值观、成就感,慢慢孩子就开始逃离,迷恋上其他东西,比如爱玩游戏,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政策是出台了,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在为着孩子们的减负而努力,但是我们的家长们,似乎还是有些焦虑,尤其是作业、成绩方面的焦虑。

出现厌学情绪的原因一般是和孩子在学校或在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孩子觉得不愉快,或者让孩子觉得在学校觉得不安全。

“对待孩子,我们要永远有耐心”,这几乎成了于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口头禅。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家长们总是不可避免地染上各种焦虑症:放学不按时写作业焦虑,到点不按时睡觉焦虑,孩子赖床焦虑,洗漱动作慢焦虑,说话不及时回应焦虑……总之,家长们不是正在焦虑中就是在焦虑的路上。每每与家长们沟通,孩子的问题还没聊完,家长就首先情绪崩溃了,但于老师每每也都能与家长们耐心细致地交流,安抚好家长的情绪,并因人而异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很早就想写这么一篇关于孩子厌学的原因文章了,因为壹心大哥的养育孩子的经历当中就有这么一段心历路程。所以,今天我想就小孩子厌学的原因这个主题深入地跟大家探讨一下。

得体的奖赏,说到做到,孩子想学而不学,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是最容易引起自卑的,也是造成厌学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学习努力了,父母就会给他奖赏,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要多加鼓励,让孩子亲身体会自己没那么差,学好是可能的。但是,如果仅仅是在旁边说些没有营养的鼓励,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引导孩子将比较困难的问题化繁为简,从而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从而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协助学生仔细分析试卷,找出错误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

很多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时,总是会有一种“补偿心理”,自己没能取得的成绩,希望孩子能取得;自己没能考上大学,孩子一定要上大学……这种期望转嫁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甚至,家长这种厚重的期望反倒会引发孩子的反感,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孩子已然出现厌学情绪,家长更不应该强迫孩子学习,而是要了解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的原因,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鼓励孩子,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