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孝感应城改造叛逆孩子学校咋办

老师们在会上发言很踊跃,大家的想法和做法都没有错,但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效果是不一样的。大家交流时谈到的教育效果是部分孩子甚至是个别孩子,还有很多孩子其实没有跟上来。孩子还小,各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疫情期间学生的表现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孩子经常趴着睡,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更不是什么好习惯。一方面,年龄太小的孩子趴着睡,容易出事;另一方面,“趴睡”本身对心脏不好,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在这样的情况下,二十中“主动出击”,发挥老师的专业作用,通过规范、科学的家访行动为学生、家长带去恰当的帮助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来加强家校联系,构建更为和谐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那么,我们父母应该怎样做?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常常是“严父慈母”格局,现在的家庭大多是“虎妈”“猫爸”。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是不适合儿童成长的,慈父严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在视野、胸怀、理性和交往上多多少少会有问题。

3.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在某些方面产生影响,影响孩子的成长。对被教育人员实行一定的伦理道德准则、思想认同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事业是家长的重要职责。更是社会教育的基础。

4.家长更要理清什么是家庭教育,而不是自己转型成为老师,开始在家给孩子补课。我们要花时间陪伴孩子,跟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喜好和感受,和孩子共同感受生活。

5.孩子成绩好,不用感谢我;孩子成绩差,也不要埋怨我。考好了,自然有他的原因,最主要是靠孩子自己,以及部分家长的功劳。没考好,除了因为孩子基础差,大多离不开家长或老师没管理好。对于老师来说,好的差的都只是班里的一部分;但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成绩往往就意味着这个家庭的全部。请你们,一定要对孩子负责。

孩子的习惯常规、观察模仿、逻辑概念、社交沟通均出现了大幅提升,这样显着的改变,令爸妈大吃一惊,瞧着在一旁跑跑跳跳的孩子,爸妈眼里充满着爱怜,仿佛在说“我的小蜗牛,终于慢慢长大了……”

“以后考家庭教育指导师从业证书,就跟考驾照一样。家庭教育指导师既可以作为一个教师的补充,类比于考了C类驾照再去考其他驾照;也可以用于改善自己家庭关系,就像考驾照后自己开私家车。”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从业人员如是说。

3.积极使用好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平台,大力宣传学校办学经验成果,进一步提升实小的形象,同时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通,引领和指导家庭教育,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是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取得胜利,一些家长不断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导致孩子在课堂上厌学、注意力不集中。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