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重大发现吉安青原厌学教育机构如何弄

厌学只是一个表象,一个结果,我们要做的不是针对这个结果去批评孩子、逼迫孩子,或者简单地让孩子通过“吃苦”来悔悟,而是去探寻孩子厌学背后的原因,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李霞老师:很多家长认为,造成孩子抑郁或者厌学的原因是因为电子网络游戏,认为正是因为孩子玩电脑、贪迷于游戏,才会使他们睡眠不好、学习不好、情绪不好。

各学校(幼儿园)要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假期生活指导,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不沉迷于网络和电子产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假期精神生活;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和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指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发挥好家庭教育重要作用,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提醒学生注意校外安全防范,避免意外伤害,切实履行监护职责。

孩子出现厌学心理的时候不盲目指责孩子,可以耐心地听听孩子的想法,自我反思下是不是自己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太大,要求太高,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而导致的,大人也不是万能的,不会出错的,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盲目指责孩子,抱怨孩子。

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并没有做到切实履行好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义务。在孩子幼年时期常通过给孩子一部手机以安抚他们的情绪,在短时间内“解脱”自己;待孩子稍长大一点,这些父母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后,为了获得片刻的喘息与安宁,并不理会孩子对他们流露出的情感交流需求,选择给孩子一些电子产品以让他们安静下来。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在电子产品所充斥的大量广告与诱惑下,对其产生依赖便不足为奇了。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出现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苗头时,这些父母才开始变得紧张起来。然而,由于家长们往往缺乏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能力,强硬的管理手段很有可能会激化亲子间矛盾,导致家庭关系持续紧张。

这些是许多家长经常脱口而出的话,其实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地在学生中滋生蔓延,孩子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原因自然是很多因素综合导致而成,但其中家长就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①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正确引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的律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电子网络治理和管控力度,要求网络游戏平台企业要严格执行实名认证规定,有效启动游戏防沉迷系统支付限制等保护机制,坚决封杀传播色情、暴力、内容低俗的游戏及内容,认真落实监管部门的责任,防止监管缺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中国曾经最大的游戏网站联众的创始人,鲍岳桥分析称,为什么游戏会受到追捧,甚至有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就是因为玩家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游戏中的指示都很明确,玩家在线多久,再打几局可以晋级,让人觉得希望在前,有所期待。但是学习不具备如此量化的特点,学生不知道付出多大努力后能学会一个知识点,甚至感觉有点儿“苦海无涯”,这是学习枯燥无趣的原因之一。如何把这样的游戏理念应用到互联网教育中去,从而吸引更多孩子主动而有奔头地学习?这是乐教乐学致力解决的另一大痛点——让学生爱上学习。

年轻人经常健忘,和很多因素有关。第1个因素就是情绪因素,情绪经常不稳定,生活和工作压力特别大。第2个因素是作息方面的因素,长时间睡眠不足,经常熬夜。第3个因素是电子产品的影响,沉迷于手机和电脑,不注重正常的阅读,喜欢短时间的信息刺激。第4个因素是大脑健康出现了问题,患上了一些精神、神经类疾病,影响到了人的记忆力,诱发健忘症。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