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必看教程三明永安青少年封闭式培训学校如何是好

小明同学,初三,成绩由于历史原因已经比较靠后,这时孩子感觉到前途渺茫,仿佛看不到希望,对于自己曾经的努力结果也不理想感到心灰意冷。于是,小明做出了“不想上学”的打算,这样一来,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父母立刻会陷入焦虑、担忧之中。孩子入园,多少会出现分离焦虑,只是每个孩子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有的孩子会哭闹、打人、摔东西等等,特别敏感的孩子还会出现在睡梦中哭闹。请家长们不要担心,接纳孩子焦虑的表现形式,积极引导,转移孩子注意力。

这是一段规范学习生涯,也是一把开启新世界的钥匙。作为一个重要开端,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孩子即将踏入上学,家长们十分焦虑,生怕哪出现问题。

李先生和儿子关系不错,在他印象里几乎没有打过孩子。“我觉得和小孩的交流挺重要的,尤其是他大了之后,他有什么事情愿意告诉你,有助于陪他共同成长。”在李先生看来,站在孩子角度考虑,而不是一味的焦虑,有时候家长焦虑的反馈也会造成孩子逆反。

如何帮助孩子调节心态,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呢?家长对孩子做好“微习惯”培养很重要。比如帮助孩子调整作息制度,养成自我整理的习惯,疏解孩子上学焦虑心理……都有助于让孩子喜欢上校园生活而爱上学习。

现在的家庭教育与几十年前特别不一样,那个时候子女多,父母不懂教育,但整天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孩子的幼儿期及青少年时代都处于放养状态。而现在的孩子比较少,生活条件好了,家长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孩子,可是所谓的管理只变成了管理孩子上学这一件事。注意,是上学而不是学习,在很多家长认为,上学即是学习,与学校里学习的学科无关的都不叫学习。

义帆今年16岁,上高一。高中之前,在父母眼里,义帆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成绩一直不错,但由于性格较孤僻,很少出去玩。老师也反映义帆在学校不怎么合群,与他友好的同学较少。平时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要么看书,要么就坐着发呆或者看电视。父母觉得他除了上学,其他时间呆在家里也蛮好的,既能专心学习,又避免被其他同学带坏了。中考考得不错,父母为了奖励孩子,特意送了一台义帆期盼已久的高配置电脑给他。

虽然今天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家长让孩子“抢跑”和帮孩子报兴趣班的借口;在学会说话之前,他开始上早教课;即使父母从产前教育开始教育,也只是父母的教育焦虑。

经常长时间的松散生活,孩子的心思大部分用在每天如何玩耍,重新拉回到学习状态需要时间,难免出现厌学、抵触上学的情绪。或者身心疲惫、精力不集中、甚至记忆力下降等情况,这些都将对假期后的学习带来不利。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