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孩子叛逆送去特训学校真的有用吗有方法吗

2024-06-09 16:36:05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聊城市教体局开发区分局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专家徐婷与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因材施教引领孩子更好发展的问题。在网上看到一位家长讲述自己辅导孩子数学的痛苦,买了三套习题给孩子刷,反复讲,反复订正,忍不住呵斥甚至动手打,但孩子期末还是只考了84,一年级学生。这就是家长过分强调勤奋的作用,以为孩子只要多多刷题就能会,然而结果证明不是这样。家长说孩子已经害怕自己辅导作业了,这样继续下去不会有好的结果,只会更糟糕,可以预见,孩子会害怕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当孩子长大一些时,很可能出现更坏的结果。

孩子0基础上学,在小学1-3年级的学习都会非常吃力!像这类情况,如果家里父母在孩子上小学后,陪伴得比较多,对孩子学习和教育比较上心比较有耐心,能够带孩子克服0基础上学的困难期和焦虑期,基本孩子三年级左右时成绩能跟上来。如果前面0基础上小学,上学后家长又不管,家长焦虑、指责、唠叨、打骂,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差,失去学习兴趣,基本到四年级左右家长和孩子就都完全躺平了。

1.如何缓解孩子的焦虑?导致孩子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作为家长本身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家长自己处于一个非常焦虑暴躁的状态,那么给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会让整个家庭处于一个压抑的氛围中,孩子的精神也会紧绷。

2.三,切不可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逼迫孩子争高分。如果让孩子认为成绩好是为了满足父母虚荣心的需求,孩子的学习是不会主动积极的。从幼儿时教育孩子学习“可以知道好多有趣的故事”。上学后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为了自己掌握更多知识长本领。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自己能过上好生活受人尊敬。明确学习目的是为自己和国家的前途,而不是为父母的面子。

3.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父母的高压多半是源自内心的焦虑和期待。“为了孩子能好好读书,起早贪黑地工作,容易吗?你居然说你不想上学了?”父母在来不及思考的情况下,已经暴怒了。以至于有些孩子,原本厌学情绪不是很严重,但父母的态度,引发了他们的叛逆。为了反抗父母,他们开始逃学,甚至真的放弃学业。

4.家长的焦虑有两大特点:一是各个阶层都在焦虑,不仅普通百姓焦虑,中高收入家庭也焦虑;二是孩子一出生,甚至尚未出生,家长就开始焦虑,想方设让孩子上更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

5.以前我们在乎应试教育,那个年代都将孩子的人生与“大学生”来挂钩,从孩子上学开始,十几年间家庭为孩子一切投入就是为了高考,却不曾考虑孩子毕业后更加漫长的人生道路要怎么走,孰轻孰重?

首先,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导致问题孩子产生的首要原因。家庭教育的失误主要表现为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的失策。比如在学业上家长以过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家长的期望值超出了孩子自身的现实情况及主观愿望,导致孩子厌学情绪高涨,并逐渐发展到悲观厌学,不思进取,听之任之。还有就是父母教育方法出现分歧,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听谁的好,最后干脆都不听了。

说话是不是为了缓解我们自己的焦虑?当我们把内心的焦虑传递给孩子时,孩子就变得焦虑的,高焦虑是会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等焦虑是最适合的。

当孩子哭着请求母亲不要这么残忍,表示自己想要继续上学的时候,母亲的话让孩子非常心寒。母亲告诉女儿:“你现在已经长大了,该嫁人了”。原来在母亲的眼中,自己也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父母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他们自己。

虽然很少有家长坦言自己的焦虑,但大多家长仍处于焦虑的状态下,例如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后,感觉白天时间变长了,电话响起时总担心是幼儿园打来的,情绪总是紧张的,会担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等。其实家长也是处于分离焦虑的状态,也需要及时调整,才能和孩子一起缓解入园的不安,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点击阅读全文

生活百科

天下奇闻

深港看点

知识问答

深港娱乐


深圳|资讯|娱乐|教育|时尚
风水|香港|便民|社保|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