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分享攻略】正版叛逆孩子学校怎么办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何让家长胜任这个角色?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并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许多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后要加强学习,与孩子一同成长。可见,家长非常期盼高质量的学习与培训,而当前的家长培训能否满足家长的需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作者16年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经验,是中西方优秀家庭教育理念的典范,是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是一本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实用家庭教育手册。这本书并非是在妈妈和老师之间作比较比较,弱化学校教育作用,而是提醒我们: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陪读的家长们就可以尽早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如厌学、失眠、焦虑、压抑等等。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为学习为高考做更好的准备。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边玉芳所长提出,海淀能够成立家长学校,区政府区教育局区教委以及学区和学校三级成立这样一个家长学校,是落实“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非常有力的措施,从区里的角度非常创新的举措。海淀是中国教育的高地,海淀能够成立全区家长学校,对全国破解家庭教育的问题将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希望海淀家长学校的建立,能够在海淀区后续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在专业性上能够有一个更好的保障。每个家庭千差万别,家长学校的建立要提升家庭教育服务的精准性,在家长需要服务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服务。

1、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现在很多家长总是替孩子准备好一切,并不管孩子是不是喜欢。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去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变现的机会,导致孩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也是让孩子性格软弱的一个原因。

“随着孩子身心的成长,父母也要不断成长,可以说家庭教育也是父母的必修课。”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书记、副教授周奇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出台很及时、很必要,从法律的角度,规范了政府、家庭、社会各公共服务机构为家庭教育提供服务的职责,跟当前的“双减“紧密结合,让整个社会都来关注家庭教育,关注孩子全方面发展,并对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有非常大的意义。

3、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儿童疗愈最宝贵的灵丹妙药,面对小学孩子厌学,父母要给予他更多的关怀。如果孩子感觉到了来自家长的关爱,他也不会忍心让家长对他失望,于是就更努力了。因此,家长的爱是化解孩子厌学心理的良药,能让他慢慢地从思想上改变不良学习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之间表现出的差异必定与家庭有很大关系。对于老师来说,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不了解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很难去发现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家访,老师可以与家长近距离沟通,能够了解其对学校的看,能够使家长理解和配合学校工作,老师也可以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对于老师自身来说,家访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成长。

孙金龙认为,孩子不想读书最大原因是没有学习动力,换句话说,就是家长只让孩子读书学习,不让知道感受生活,再加上目前家庭物质生活普遍好了,家长认为没必要再让孩子吃苦,即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