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厦门海沧孩子厌学叛逆教导学校

对于0-3岁的孩子,我们更加要关注以孩子为本,从儿童出发,他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我们家长真正需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是什么?家长把孩子送到托育机构,最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情绪表达方式、社会交往习惯。而这些教学内容才是一个托育机构的专业体现。道家有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学科知识的积累就是在奠定孩子一生二、二生三的基石,而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才是“生万物”的根本。

让我焦虑的事件时点实际发生在孩子三岁,但焦虑的诞生起源得更早。孩子两岁时,我已进入备战状态。那时大一岁孩子们的入园报名开放期,我不但找到了报名系统网址,而且收藏了链接,并且研读会系统的使用方。之后,工作闲暇时,或是突然想起时,点进收藏夹,点开链接,看看网站的变化。网站有变化吗?没有,还是相同的界面,还是相同的未开网提示语。网站没变化吗?有的,我看到年份的递进,我看到月份的更迭。

1.当常规的建议孩子很难听进去时,也许孩子自己正陷入焦虑、紧张、害怕等情绪,并与这些情绪无声地对抗着。家长更要做好沟通和引导,及时“看见”孩子的情绪,感受他们背后透露出“我很看重自己新的一年中的表现”的信号,拥抱他、支持他,让孩子感受到爸妈用心与我在一起的那份踏实,帮助孩子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2.家长进行启蒙教育的时候不要给他灌输文化知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些家长让孩子提前上学只是虚荣心在作怪,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让自己有吹嘘的资本,跟别人聊天时就能说自己孩子是个神童,小小年纪就越级读书等等,可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是错误的,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

3.陈莉的孩子今年小学毕业,她告诉记者,此前并未让孩子接受校外补习。在她看来,课外班的作用是课上学不好的小孩用于查漏补缺,或者学有余力有更高追求的孩子提高能力,并不适合所有学生,但现在演化为“全民补习”,反应了家长们内心深处的焦虑感。

4.入园焦虑,是孩子必经的阶段。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要离开的时候,往往是孩子的分离焦虑表现得最激烈的时候。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会想:

5.62、《妈妈心·妈妈树》——小苹果不想上学,于是妈妈做了一颗心,让小苹果带到学校,就像妈妈陪伴着一样。一个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的故事。

而不是教师的家长也别灰心,我们可以学习教师的家庭教育方式。其中包括: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去提升学习劲头、通过鼓励式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情绪和行为都不受控制,表现为爱发脾气、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常常哭泣、甚至不愿意上学、离家出走,悲观厌世,有的情况已经是相当严重了,出现了自杀自残的行为!

有的父母很焦虑,认为孩子一定要赢在起跑线,越是小学阶段越是不能放松,所以一直盯着孩子学习,给孩子增加额外学习任务,借以巩固孩子的学习效果。

最关键的是,老师们的耐心和爱心,每个老师的基本素质是能够和孩子连接。我家老大上了一年半了,从来没有因为上学而哭闹过,也不会因为紧张焦虑而生病了。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