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苏州吴江叛逆期的孩子读什么学校

厌学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最多见的原因是学习压力太大,孩子承受不了,选择逃避。有些孩子在小学或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升入初中或高中后,学习内容、方法、环境等都变了,自己在班上不是名列前茅了,心理上不能承受挫折。这些孩子往往是从小一帆风顺,在家里、学校一直受到家人和老师的喜爱和呵护。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所以一遇到困难就受不了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厌学,的孩子不上学是肯定的。可能是来自学校(比如:作业太多,规定太严),也可能是来自自身性格(比如:性格内向胆小害怕),也可能是来自人际关系问题(老师态度和同学关系)。

真的很体会这个时期的妈妈们,想想我家孩子,整整一年的时间都小情绪不断。早上醒来的第一句话和下午放学见面的第一句话都是:妈妈今天还上学吗?明天还上学吗?这让我每天都很焦虑,情不自禁地和他一起盼望双休的来临。

1.遇到第一天入园、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老师会安抚他,帮助他建立适应的过程。哪怕孩子持续哭闹,老师也会保持耐心

2.当孩子分离焦虑的时候,我也会给他讲,我小的时候也不想去上学,因为幼儿园的饭菜不好吃,老师同学们都不认识,但是到后来熟悉了,我就想去了。

3.六年级,孩子面临小升初,父母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如何为孩子的升学减压,不要将父母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小升初。

4.5、很多妈妈会与孩子共情:“妈妈也想你,妈妈也不舍得和你分开。”然而孩子好像更加陷入一种悲情的氛围里,实际上营造“快乐上学,快乐上班”的氛围,孩子更能适应。比如换成:“哇,你终于可以上学啦,妈妈也可以放心的上班啦!妈妈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妈妈今天可是很忙的,你也要快乐的一天哦!”妈妈快乐分别而不是依依不舍满心焦虑的感觉,会感染孩子。

5.面对父母带来的焦虑,?有的孩子习惯了在焦虑的氛围中如履薄冰般蹑手蹑脚地小心翼翼,最后他又成为新一代焦虑者。有的孩子在焦虑笼罩下的家庭氛围中挣扎无果,用生命的代价宣告对父母的反抗。有的孩子认清父母的焦虑,从愚孝的桎梏里挣脱出来,走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是学校不好?还是老师不好?还是同学关系?其实归根结底,它的原因有三项:

通常家庭,第一次分离焦虑出现在孩子3岁左右入园之前。这一阶段我已经结束了。回头想一下,这个分离焦虑过程仅仅持续了6天左右。小小班第一学期刚开始的前三天和小小班第二学期刚开始的前三天,孩子哭闹,抱着我不肯进教室,而我,看着孩子哭,也曾泪目,揪心。其实,这样的“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

我身边有很多孩子中小学原本在澳洲、、加拿大上学的,因为疫情关系,家长的收入缩水严重,有些家庭几乎都不能支撑孩子在上学的费用,纷纷开始把孩子往泰国转。

作为家长,说不焦虑是假的,这时候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家与孩子一起读书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收收心,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