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南昌湾里叛逆学校基地

实际中我看到的是,大部分人沉迷游戏时,不工作、不务正业、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变得更差,满嘴脏话时还以为自己很酷,购买各种皮肤及游戏道具,不能自拔。指导孩子科学、合理使用电脑、IPAD、手机和电视等电子产品设备,避免沉迷,严格把握控制孩子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小学生上网应该在家长监护下进行,时间不超过1小时。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文明上网,不浏览非法、色情、暴力恐怖等网站,不在网上传播、观看不健康或不实的宣传报道和散布虚假信息。不长时间上网,不随意在网上结交朋友,不沉迷于电子游戏,不进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加强自身和孩子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的学习教育,在自己和孩子的手机上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及时关注反诈信息,防止被诈被骗。

家长在面对孩子厌学的时候,不要强迫孩子,要学会从孩子厌学的这件事当中去寻找原因,看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才变得不爱学习了,要是因为自己教育方的不正确,那么就需要及时做出调整,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

1.这样的孩子,其实不是孩子本身原因造成的。是家长的过度帮助把孩子致使孩子失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了。所以一年级家长要学会适度地放手。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要以孩子为主,家长切莫要过分帮助。

2.在跟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不太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他们可能是工作或其他原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这样对我们的工作开展十分不利,所以,我们将在中班至大班实行“签名制”。何谓“签名制”?就是每当咱们上完的课程,需要孩子读、念给家长听,听完要签字。布置的笔头作业,由家长监督完成后,签字。

3.此外,心理疏导很必要。“开学综合征”并非学生的“专利”,在家长群体中也普遍存在。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开学自己比孩子还紧张。首先家长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家长首先要做到,从而对孩子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和引导。同时,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让包容和理解、教育和引导化解孩子的焦虑和郁闷情绪,帮助孩子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她建议家长和老师不妨给孩子一段过渡期,多给一些安慰与鼓励,让孩子慢慢适应新学期的生活,以免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4.家长们不惜重金给孩子们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送孩子接受名目繁多的体验,接受数不清的老师,然而,孩子并没有成为家长所期望的样子。相反,由于家长过高的期待、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致使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家庭教育忽视了除分数之外,比分数更加重要的情感关注和人格养成,太多的家长因分数至上的偏见和短视,表现为内心焦虑、行为扭曲。家长在教育上的投资越高,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越高,就越增加了孩子学习的心理压力。

5.而家长干涉课堂秩序,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上课情绪,耽误大家的上课时间,直接斥责孩子更是在无形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伴随心里的一股劲,源源不断的写作热情一直激励我写写写,无论写出质量如何,我都会纵容我继续沉沦于写作,为何用沉沦这个带有贬义词语,因为我好像玩游戏一样,一直沉迷写作里不能自拔。

中小学生补课,很少是学生自己要求报名的,多数都是家长对学生的成绩不满意,才给孩子报名的。而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部分学生和家长都归结为老师课堂教的知识不够。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被家长、老师、同学忽略,比如很多妈妈,孩子放学以后,不知道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从厨房出来,帮孩子放下书包,问候孩子,不会满足孩子被看见的需求。

我一直以为,教育的焦虑首先来自于家长的焦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心愿,即便孩子成绩优秀,也不敢丝毫松懈;不接受孩子平凡,更不接受孩子平庸,几乎是所有家长的通病,明知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也要拔苗助长,强压牛头喝水,由此导致课外培训班泛滥,加剧了老师和家长的撕裂。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