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舟山定海青少年叛逆正规全封闭学校如何是好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家长不妨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做一些预测,在不同的学校里他会经历些什么?会得到怎样的对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音体美等素质学科教师不够用。这类教师大多一人带多班,小班托管根本看不过来。而在语数外等老师值班的时候,必须遵守学校不准讲课的规定,也不敢放孩子出教室“疯玩”,万一有个磕碰谁来承担责任呢?一些负责任的老师会带孩子写空气字,别问为什么,问就是“不能写作业”。

当一个孩子很焦虑,有焦虑相关的想、情绪和行为,会自然的在家庭内寻求帮助。而父母面对一个受焦虑之苦的孩子,一方面,源于对孩子痛苦的同情,想帮助孩子的情绪恢复平静舒适;另一方面孩子太焦虑时,孩子有很多不合理的担忧,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会功能(比如上学,独自一个人睡觉,外出等),父母想让孩子尽快恢复社会功能。父母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孩子,帮助其减少焦虑。父母保护孩子的行为,我们也称顺应行为。顺应行为(保护行为)会马上带走孩子的焦虑,但是父母的顺应行为传达了父母认同焦虑是可怕的,孩子是不能承受的,焦虑会伤害孩子。

1.正常来说,孩子需要满6周岁才可以上小学,在教育部的小学规定上也有明确的说明,如果孩子不符合这个年龄,是不可以入学的。对此,有不少家长们唿吁,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放宽小学生上学的年龄限制,因为有的孩子是8月31日晚12点出生,9月1日开学,那也就意味着要晚上学,所以有不少家长认为这一规定很不合理,应该按照年限来算,对于这个提议,教育部的回应来了。

2.我们听周围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抑郁、跟家长对着干,程度严重的已经不能(想)上学了。我们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往往问一句:“这妈妈是不是拔尖要强爱焦虑?”答案大概率是的。

3.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

4.可以想象,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从过去随时可以回到亲人怀抱的状态,切换到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情况,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分离焦虑。所以分离焦虑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正常且普遍的。有以下表现,说明孩子陷入了分离焦虑:

5.如果这些策略都没有奏效,孩子表现出对上学强烈焦虑和害怕,他们不愿意去学校宁愿选择在家自学时,家长要警惕孩子是否患有“学校恐惧症”。这种状态很可能发生在孩子被过度保护或过度纵容的情况下,孩子没有学会用健康的方来应对常见的压力。这类孩子没有普遍意义上的学习障碍,他们在学校里处于平均或高于平均的水平,他们喜欢学习,担心落后,然而却以各种理由不去上学。青少年可能不知道是什么在困扰着他,或者可能羞于与任何人讨论他的问题,此时父母可以预约学校的心理老师或者医院的心理门诊,学校恐惧症通常需要进一步治疗。

上学的时候,孩子白天在学校待的时间比在家里待的时间要多得多,所以学校的环境以及同学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家长们面对孩子不上学的问题选择听心理医生的建议,去接纳理解孩子却没有多大效果呢?因为孩子不上学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如果只是单纯地看心理咨询,其效果并不会具有针对性。

而据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显示,五成家长迷茫于如何管教孩子;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过于关注学习,缺乏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父母的教育焦虑会给孩子传达“学习很重要”这个价值观,会引起孩子的焦虑和思考。但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有害的。焦虑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倒U型曲线,即过低和过高的焦虑均不利于活动效率的提升,中等程度的焦虑感才能获得最佳效率。过低的焦虑容易使人拖延,过度的焦虑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保持中等程度的焦虑促进人更好的发展成长[7]。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