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技术分享吉安吉安叛逆孩子学校的教育视频咋搞

《指导意见》特别强调,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现象,不做“虎妈”“狼爸”。至于家长,不仅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还要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如何看待《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看看专家们怎么说,或许能为家长提供新的参考。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特点等进行“引导式”的家庭教育,家长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学会等待,留给孩子足够大、足够多的成长和发展空间,静静的期待孩子得更大的发展!

不可否认,孩子沉迷游戏家长责任重大。有的家长将电子产品当成“电子保姆”,没有时间、精力陪孩子玩耍,或者孩子出现哭闹的情况,会主动递上电子设备,让电子设备替代自己看护;有的家长本身缺乏自律意识,不管孩子在不在身边,不停地玩自拍、刷视频、打游戏……孩子自然也有样学样,逐渐沉迷网络。家长缺乏引导监督,孩子难免耳濡目染。

1.假期很美好,安全最重要。请您不要放松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安全监管,帮助孩子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预防意外事故发生。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注意防火防爆,安全用电用气。建议您了解孩子假期线下活动,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期;了解孩子的线上活动,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不沉迷、防诈骗,确保孩子平安居家,安全度假。

2.满足了孩子的社交需求。孩子们在一起会将玩的游戏、关注热点等作为讨论的话题,孩子在和别人讨论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会沉迷于电子产品。

3.强化五项管理。强化年度教育督导和片区责任督学的督查工作,全面推进作业、睡眠、手机、体质、读物等“五项管理”,扎实实施以“三减三增”(“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为重点的减负行动,培育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引导学生合理适时使用电子产品,保护视力健康,防止沉迷网络。

4.对于这类孩子就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就绝不插手。避免让孩子接触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这类孩子本身就懒惰喜欢拖延,一旦沉迷于能快速带来成就感的东西就会更加不可自拔。

5.济南历下区三年级学生家长张宇表示,自己平时在孩子面前不玩游戏,也很少玩电子产品,吃完晚饭后是一家人读书和做游戏的时间,手机和电子产品都被搁置起来。“我认为‘最强防沉迷’是件好事,但最关键还是看家长有没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有没有为孩子构建快乐、丰富的线下生活。”她表示,如何让策真正落地,防止孩子沉迷网游,让孩子不逆反、不沉迷,是留给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一道思考题。

12月14日下午,汉阳家庭教育实训中心邀请武汉大学周运清教授莅临小央美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家长最关心也是最困惑的一个问题。作为汉阳人的家门口家庭教育基地,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一位家庭教育专家,他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深谙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年轻的父母及教师们提供科学的教育服务,掌握了上各种真实的教育案例。今天特邀请他在小央美的现场传授家庭教育的各种秘籍。

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看到各类先进科技产品的身影,但是也要认识到过度沉迷带来的健康危害,除刚需外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尽可能控制在1~3个小时内,培养多方兴趣爱好,走出虚拟的网络空间,尤其是一些电子重度用户要格外小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游戏出现在青少年的生活中。而就在这时大多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电子游戏让青少年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所以说:“玩电子游戏害人害己”。

利用现有电子产品推出的“防沉迷”模式,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另外,一些隔辈的家长可能惯着孩子,一定要事先和其他家人达成一致意见,才好统一行动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